10月4日,在合璧津高速重難點控製性工程——九峰山二號隧道,中鐵十一局的技術工人正在狹小的二襯作業麵施工。羅斌 攝10月4日,銅梁區龍洞村合(合川)璧(璧山)津(江津)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合璧津高速)九峰山二號隧道左洞內,濕噴機械手揮舞著巨臂,將混凝土均勻地噴向隧道壁。作為濕噴機械手的操作者,26歲的鄧誌軍站在離機械手約20米遠,手拿遙控器,嫻熟地按著按鈕,確保機械手“指哪打哪”。
“九峰山隧道是全線控製性工程,也是交通運輸部在渝指定的唯一一座隧道品質工程示範點,它的建設直接影響著全線通車時間。”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合璧津高速公路土建二標項目部負責人稱,為確保工期,國慶長假,九峰山隧道近百人仍奮戰在施工一線。
機械手施工
施工效率提高兩三倍
“目前,隧道內共有兩台濕噴機械手,這台是新購進的最新款。”隧道內,鄧誌軍指著眼前的智能設備說,相比以前濕噴機械手,它是四輪驅動的,可自動爬坡、蹚水。特別是隧道裏發生突水突泥時,它可以自動跨越湧水突泥,確保隧道施工更安全。
濕噴機械手通俗地說,就是隧道開挖後,通過給隧道壁噴射混凝土,起到快速支護隧道已開挖區域,確保開挖後的隧道不會出現塌方等事故發生。
負責承建九峰山二號隧道的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合璧津高速公路土建二標項目總工劉範介紹,“有了濕噴機械手,工作效率提高了兩三倍。”
多種地質超前預報
攻克施工難題
九峰山隧道全長3083米,其中一號隧道長853米,為高瓦斯隧道,二號隧道長2230米,為低瓦斯隧道。隧道內地質複雜,穿越煤層、溶洞、煤礦采空區等,湧水、突泥比較嚴重,軟弱圍岩占比高,圍岩等級差……如何攻克這些地質難題?
劉範稱,項目部通過創新,根據隧道不同地質條件,有針對性采用高新施工科技和技術。
首先采用超前鑽機、三維可視化地質預報、自動監測量測、超聲波檢查、地質雷達、激光監測、有毒氣體檢測等多種技術探測前方圍岩地質情況。
超前地質鑽機,可以探測前方約30米的地質情況。三維可視化地質預報可以提前探測掌子麵前150米圍岩、不良地質及隧道富水等信息,避免隧道突泥、湧水、坍塌等事故。
隧道內運用激光監測和有毒氣體檢測等技術,可以快速、便捷、有效地對整個隧道施工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此外,項目部還設置了可視化信息管理係統和安全視頻監控係統等。
串起多條射線高速路
合璧津高速2021年建成通車
目前九峰山隧道推進順利。一號隧道共掘進200多米,二號隧道共掘進700多米。
合璧津高速公路是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三環十二射七聯線”中的“六聯線”,全長94.857公裏,將在2021年建成通車。
“合璧津高速通車後,將有效串聯起成渝高速、九永高速、渝蓉高速、渝遂高速等多條射線高速公路,在二環和三環高速之間形成新的高速公路連接,有效緩解繞城高速和G75渝黔高速的通行壓力。”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合璧津高速通車後,還將有效緩解繞城高速通行壓力。屆時,從璧山至合川將少繞行35公裏,從璧山丁家至江津刁家將少繞行30公裏
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消息,今年1至6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445億元,同比增長27%,創曆史新高,相當於2017年全年公路水路交通建。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 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2日,隨著直徑12 72米的興安號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津興鐵路(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
6月9日,在深圳前海媽灣跨海通道右線接收井中,直徑15.53米的媽灣號泥水平衡盾構機破岩而出,標誌著由深圳市交通公用設施建設中心、中鐵南。
6月8日,由蜀道集團川高公司投資、四川路橋承建的沿江高速宜賓新市至金陽段(以下簡稱宜金段)關鍵控製性工程卡哈洛金沙江大橋四川岸主塔順。
一橋跨兩岸,5月27日0時,曆時1200餘天的持續奮戰,由蜀道集團下屬四川路橋大橋工程分公司承建的瀘州市神臂城長江大橋將正式通車,結束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