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尤其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工程机械主机企业认识到,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已经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由“配角”上升为“主角”。在行业展会上,“拜访配套企业,争夺配套资源”已成为主机企业的首要任务,但是尤如特种钢材、发动机、液压系统及元器件、传动件等关键原材料和配套件的供应商几乎为外国军团所把持,严重影响了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 关键配套件属于基础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而且一次性投入大的特点使得一般民营企业望而却步,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又由于机制等原因未能在关键件取得实质性突破。况且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由于受到重主机、轻配套,重成果、轻基础的影响,造成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即主机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很快,而配套件进步很慢,尤其是发展自己的关键配套件产业,对及时、经济地保障主机供应,保障国家的产业安全十分必要。
几年前,国内的主机企业还沉浸在“只要我们的销量做大了,配套件供应商就得主动找上门来给我们配套”的思维理念里。但是,随着主机企业的产量越做越大,遇到的关键配套件供应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眼看着大好的市场机会无法把握,这才感悟“原来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
事实的确如此,关键配套件的不能自给,使我们失去了发展的主动权,如同把绞索留给了别人,随时可以卡住自己的脖子。那么,如何才能自给关键配套件呢?
首先,要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盈利水平。国际巨头配套件企业因为在资金、技术、研发等方面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和盈利水平也是与日俱增。比如博世力士乐2006年销售总额超过49亿欧元,康明斯2006年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14亿美元。国内配套件企业与之相比,差距甚远。
其次,随着力士乐、ZF、罗特埃德、亚实履带、美弛、康明斯等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投资得到丰厚的回报,配套件领域的跨国集团也将加快到中国投资、扩资的步伐,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配套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了。这就要求国内的企业要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一批世界级的品牌。
第三,要有一个基本完整的制造体系。美国、日本、德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体系就十分完备。国际工程机械的几个巨头:卡特彼勒、小松、迪尔、沃尔沃、日立、利渤海尔等公司均生产关键配套件,而卡特彼勒、小松、利渤海尔等公司更是生产几乎全部关键配套件。
由此可见,自给工程机械关键配套件不是一句空谈。只有在行业重视和政府扶持的大环境下,充分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以大带小、以点带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才能尽快赶超国外,从而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