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玉柴,翻開時光的相冊:
60年前,一個隻能生產小農具的工業社;
50年前,一個隻能靠人抬肩扛的製造廠;
40年前,一個隻能生產兩缸小馬力發動機的柴油機廠;
30年前,一個剛剛步入車用柴油機領域的地方國企。
改革開放前,玉柴廠房衰破,企業缺乏發展後勁,在內燃機行業無足輕重,在市場競爭中不堪一擊:
騎著自行車上班的玉柴人流,猶如一波波浪濤疊湧而來,浩浩蕩蕩,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猶如曙光漫上天際時大地的悸動;
翻過許多年輪,玉柴照片的背景依舊是,沒有工業文明土壤的廣西玉林,“走出去”始終等待破繭。
60歲的玉柴,繼續翻開時光的年輪:
20年前,在中國內燃機行業占據一席之地;
10年前,躋身內燃機強手前列。
60歲的玉柴,映照當代的鏡子:
旗下擁有30多家全資、控股、參股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小型工程機械生產出口基地,被譽為“中國綠色動力之都”;
玉柴人,瀟灑地開著小車去上班,節假日拖家帶口自駕出遊,自行車倒成了他們強身健體的工具;
在“綠色發展,和諧共贏”核心理念的引領下,玉柴南下廣東、福建,東進浙江、江蘇,西拓四川、重慶,北上山東、天津和遼寧,構築了遍布全國的產業基地,擴展了自己的領域,傳播著現代工業文明。
60歲的玉柴,吞吐時代氣息,運籌未來藍圖,過去的輝煌成就再清零,留下的教訓經驗熔化在心,正迎著朝陽踏上新征程。
60歲的玉柴,在生日的歡慶中不懈練功。因為這一年,大洋彼岸,吹來寒風。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主權債務危機擴散,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唯有不斷提高實力增強底氣,才能抵禦來自全球經濟的市場寒氣,才能鋪展青春畫卷,謀劃百年長青。
由小變大,小舢板變身大航母
“十二五”目標,實現銷售收入千億元。
順著這個遠大而又自信的目標,回望60年前的玉柴,資金隻有2萬元。
初生的玉柴,還隻是1951年的泉塘工業社,隻是當地的一個簡陋作坊,隻能從事簡單的農機具加工。
直到1970年,它才被命名為玉林柴油機廠。
從建廠到改革開放前,玉柴20多年累計生產的柴油機隻有7萬台,一日不如一日,人困馬乏。“改革開放之初,玉林市某百貨商店到玉柴推銷彩電,玉柴職工連黑白電視也買不起,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單位的職工興高采烈地抱著彩電回家。”一位老職工這樣描述。
玉柴人並不甘心這樣的局麵,他們開始探尋一條騰飛之路。改革開放後,玉柴順應形勢的發展,果斷地做出了融資、技術改造和裝備更新的決策。
1992年,玉柴完成股份製改造,募集股金2.4億元,玉柴就像一匹衝破了藩籬的駿馬,掙脫了資金瓶頸,告別了傳統生產模式。為爭取更多投資者,1993年玉柴改造成合資股份製企業;1994年,玉柴國際股票在紐約掛牌上市。運用這些資金,玉柴在人員、裝備、管理三方麵進行換代升級改造,實現了質的飛躍。1995年,柴油機產量達到7.5萬台,取得曆史性突破。
玉柴實現跳躍式的發展,確立了在全國內燃機行業的龍頭地位,占據了我國50%的中型車用柴油機市場份額。
當然,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從1996年到1998年,玉柴步入低穀市場訂單突然減少,進入半停產狀態。
逆境中的玉柴人並不懼怕困難,而是統一思想,想方設法渡過難關減少企業開支;重新合理優化員工隊伍;對YC6108、YC6112進行技術攻關,完成產品升級,使之成為玉柴的主打機型,與YC6105一起成為熱銷產品,支撐起玉柴的半壁江山。
經過這3年的磨礪,玉柴越發光芒四射,開始續寫新的篇章。進入21世紀,玉柴解放思想,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發展戰略。從單一的柴油機業務板塊,逐漸發展起柴油機、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汽車化工、物流運輸等業務板塊,形成多種業務板塊並行的發展新格局。
正在玉柴全麵加快發展之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實體經濟急劇下滑,市場需求快速萎縮,汽車行業麵臨嚴峻挑戰。
每一次危機都是對玉柴發現機遇能力的檢驗。玉柴的營銷團隊迎難而上,快速反應,加強與重點客戶的合作,派出專項人員與重點汽車廠一起深入調研市場,尋找新的市場機會,在天津、海南、四川等重點市場打開氣體客車市場。2008年,玉柴集團以209.88億元的業績完美收官,首次突破了200億元大關,如期實現“三年再造一個玉柴”的既定目標。
如今,它擁有34家全資控股參股子公司,員工26000餘人,總資產超過300億元,核心業務包括柴油發動機、工程機械、物流汽貿、汽車零部件、能源化工和專用汽車等六大產業板塊。玉柴具有年產銷各型柴油發動機75萬台、各型工程機械2萬台的實力,是國內產品型譜最全的內燃機製造基地,也是我國挖掘機品係最多的企業。2010年,玉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突破370億元,居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第215位,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107位,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第19位。
“十二五”開局之年,在60周年大慶到來之際,玉柴銷售收入將突破400億元,並在新起點上開始了“千億玉柴”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