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弱變強,自主創新托起飛躍的翅膀
2011年11月,一個好消息在玉柴上下廣為傳播。
經國家發改委批準,代表我國內燃機行業最高水平的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落戶玉柴,填補了我國沒有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的空白。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表示,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玉柴,是國家對玉柴的高度信任和認可,也是玉柴技術領先優勢的體現。作為行業唯一一家獲得“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的企業,玉柴有信心,也有決心以建設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實驗室為支點,撬動全行業的技術水平的提升,打造中國內燃機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撫今憶昔,在激蕩的國企改革歲月中,玉柴沒有成為地方的財政包袱,沒有在“抓大放小”的策略中被淘汰,並一步步由弱變強。
這裏,有兩個名字需要提及:“掌門人”王建明和晏平。王建明當年不踏上那輛西去的列車,從繁華的上海來到偏僻的玉林,今天的玉柴故事,肯定麵目全非。同理,時隔20年後,在鐵路部門縱橫馳騁了20多個春秋的晏平如果不是來到玉柴,而是選擇少年時期就立誌紮根的那個美麗的北方重鎮,玉柴的曆史也一定不會出現這般波瀾壯闊、高潮迭起的情節。
在玉柴人看來,1985至2005年玉柴的快速成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頭功應記在王建明頭上。而將玉柴事業推向一個新高度,晏平貢獻頗大。
總結兩人引領玉柴走向壯大的法寶,第一個是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勇於闖關。玉柴領導班子銳意改革,堅持創新,大力推動企業公司化、股份化改革,解決了諸如集團本部領導多、機構多,人浮於事;集團的戰略規劃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無法落地;在資本市場上幾乎沒有大作為等難題。
第二個法寶就是技術崇拜的基因和自主創新的培育。
玉柴首度崛起,源於1989年6105QC柴油機的推出,開創直噴柴油機時代,長期占領中國一半以上市場。但令玉柴沒想到的是,這一產品剛獲“部優”不久,市場就發生了劇變,而因新產品遲遲未能推出,玉柴市場快速萎縮。最後,靠咬著牙推出的二代機型才把危機頂過去。此後,玉柴吸取教訓,走上了自主創新為主、廣泛尋求合作的研發道路。
“要振興玉柴,振興民族工業,就必須集中資源,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晏平說。
玉柴人這麽說,也是這麽做的,而且還做得很好。目前,玉柴不僅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而且與德國、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際知名的內燃機研究機構深入合作,與德國FEV發動機技術公司合作在德國亞琛建立了玉柴—FEV技術中心;並建成目前在國內柴油機生產企業中唯一歐Ⅲ排放測試平台。2005年成功開發新產品23款投放市場,2006年歐Ⅳ發動機新產品麵世,搶先在國家排放法規實施之前投放市場,歐Ⅲ發動機實現批量生產投放市場。
技術開路,創新舉托,管理聚合,推動 “玉柴係”產業集群開枝散葉。到目前為止,玉柴實現了在福建廈門、安徽蕪湖、山東濟寧、浙江台州、江蘇常州、江蘇蘇州、四川資陽、四川瀘州、廣東珠海、廣東茂名、遼寧大連、天津等地的產業布局,打造了發動機和工程機械“兩條產品鏈”,構築了發動機、工程機械、物流汽貿、零部件、能源化工、專用汽車等六大板塊玉柴產業集群。
由內而外,走出去造就國際玉柴
臥龍不可能永遠窩在小水池裏,玉柴也不可能一直呆在玉林。
在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上,玉柴的綠色動力讓世界叫絕;在歐洲、美洲、亞洲等國際市場上,玉柴國際化始終沒有停下前行的腳步,“綠色發展、和諧共贏”讓全球感受到了中國企業的擔當。
目前,玉柴已在海外設有13個辦事處,擁有30多家海外經銷商,在50多個國家具有配件供應保障及售後服務支持,在60多個國家注冊了玉柴商標,玉柴發動機的海外市場保有量超過12萬台。在工程機械板塊,玉柴產品性能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通過了歐洲權威機構的CE認證,遠銷五大洲30多個國家,其中15噸以下挖掘機出口量位居行業第一。
玉柴核心子公司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了45個海內外辦事處,2500多個服務站,形成與客戶共贏的市場觀,依托YCSS服務信息管理係統和50個坐席的呼叫中心,實施主動跟蹤服務,向海內外用戶提供最專業、最快捷、最滿意的銷售服務。公司同中國汽車工業和工程機械行業的佼佼者建立起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形成與市場共贏的價值理念體係,業務已經延伸到亞、歐、美、非四大洲,建立起營銷服務一體化的前沿陣地。
玉柴重工建立了龐大而完善的銷售與服務體係,覆蓋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地區。玉柴重工與國內外知名的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形成了全球研發及產業布局,在歐洲、北美等地建立了事業部,拓寬海外營銷渠道,穩步推進全球產業化步伐。
玉柴物流集團擁有62家分子公司,500多個物流終端網點,打造中國-東盟國際物流信息中心,帶動區域物流、運輸行業融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北部灣經濟圈,承載進出口物資的營運車輛直達越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在中國—東盟“一軸兩翼”的跨國貨運物流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已發展為有著國內領先的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的現代物流企業集團。
由冷變暖,企業軟實力不斷提升
“就在我們全家為每年高達7000元的學費犯愁時,我獲得了2011年玉柴集團高考獎學金。刹那間,一股暖流湧遍全身,一個念頭在我心海裏深深紮根:銘記玉柴,此生感恩!”今年8月27日,在廣西玉柴集團獎學助學基金和晏平愛心助學基金頒發儀式上,剛剛考取桂林理工大學的集團職工子弟陳振成代表所有受助同學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感言。
看到這一幕的許多員工,心頭仍清晰地記得玉柴集團第十五屆職代會第一次會議和第二次會議上如潮的掌聲。第一次會議在救助困難職工家庭方麵就通過了包括子女上學就業、職工大病救助等四大章程;第二次會議改革了對公司領導幹部民主評議方法,重點查找領導幹部工作的不足和改進建議,當年度即有兩名領導幹部受到職工代表質詢。
從為職工煮茶水、送生日問候到簽訂集體合同、開展工資協商,維護職工權益……點點滴滴承載著一代代玉柴人的收獲和希望。文化研討講座、青年文化藝術節係列活動,讀書論壇、家庭文化建設活動,網絡讀書活動……濃厚的文化生活氛圍吸引著年輕人的腳步。
曾幾何時,地處偏遠的玉柴對大學畢業生沒有任何魅力,對成熟的中高級人才更是無法吸引。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直接從大專院校分配到玉柴的畢業生依然寥寥無幾。
玉柴的人文關懷釋放出魔力。如今,玉柴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630人,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7人,博士31人,碩士381人。以電控專家卓斌教授、排放專家李勤博士、NVH(噪聲振動)技術專家李鬆林等為代表的技術人才,通過“以一帶多”的技術團隊人才匯集效應,玉柴成功聚集了一批站在國際國內相關領域最前沿、富有創新能力的優秀拔尖人才,並不斷邁向“團隊化、立體化、職業化、國際化”。
“玉柴的寶貝兒”,晏平喜歡用這樣的字眼來讚譽那些沒有什麽高學曆但又“身懷絕技”、從學徒起步卻能成為“技能大王”的玉柴技工。
“玉柴能取得今天的地位,主要就是引進和培育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和優秀的專家團隊。”晏平自豪地說。
南車玉柴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大德說:“個人因素決定一個人前途命運的時代在玉柴已經過去了,人情因素已經不起作用了。比如我,還算是晏主席比較欣賞的人,假如現在我的業績增長速度低於25%,自己都不好意思幹下去,因為這個氛圍形成了,業績至上。”
這種氛圍,開始源自一種要求,時間一長就成了習慣。這是企業文化成熟後的表現。
玉柴的溫暖不僅隻給員工,還傳遞給合作夥伴和社會。
玉柴供應商聯合會副會長劉德寶說,通過玉柴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供應商與玉柴真正實現了一起成長。
玉柴的溫暖,已涵蓋到社會各個層麵。迄今為止,玉柴已投入6億多元資助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等公益事業。在汶川大地震、西南特大幹旱、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玉柴還和企業員工一起向災區捐款捐物約1600萬元。
正因如此,玉柴獲譽“2009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特別大獎”光榮稱號,2011年,玉柴榮獲第三屆全球契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典範報告“典範實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