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1年,有兩件大事使國內輕柴企業受到影響。一是2011年我國汽車市場低迷,使國內汽車企業特別是一些商用車及配套企業銷量下滑;二是近兩年我國輕柴行業在汽車企業大集團化的環境下,合資、重組層出不窮,揚柴、雲內、朝柴等國內主流輕柴企業均進行了重組。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在國內中、小缸徑柴油機行業銷量排名第一位的獨立輕柴企業,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柴)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 |
2011年11月22日,全柴商務年會在合肥舉行,全柴管理層人士及500多家經銷商代表參會。據悉,在此次商務年會上,全柴發出了企業要加快發展的信息。
采取有效措施 穩定銷售形勢
全柴動力副總經理顧忠長表示,全柴2011年營銷工作雖然有很大困難,但也有亮點。2011年1~10月,全柴銷售柴油機31.5萬台,其中,道路類柴油機銷售20萬台、非道路類柴油機銷售11.5萬台,銷量在全國中、小缸徑柴油機行業保持第一。
顧忠長說:“2011年,全柴通過調整思路和銷售政策,有效控製了銷量下滑局麵。通過調整配套資源,贏得了新的市場機遇。”今年以來,全柴成功與中國重汽、四川南駿、成都王牌等整車企業實現了配套,使基礎較薄弱的南方市場銷量得到提升。全柴新一輪產品技術升級與開發,不僅進一步拓寬了全柴的配套資源,也為全柴贏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公司旗下天利動力55~380馬力係列大功率柴油機得到了快速發展,逐漸得到用戶認可。多款新產品持續不斷推向市場,為全柴可持續發展帶來諸多新亮點。
調整產品結構 提高市場份額
對於2012年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相關專家以及多數汽車企業認為,將比2011年略有好轉。由此看來,汽車市場“井噴式”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2011年汽車市場的總體行情,可以視為新一輪平穩發展的開端。市場的這種走勢,使各企業麵臨考驗,企業要在困境中發展,必須憑借過硬的產品、創新的技術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整體發展戰略。
顧忠長表示,目前全柴的銷售麵臨產品結構不合理問題,傳統產品市場已受到競爭對手挑戰,需盡快進行調整,汽車類柴油機要突破現有產品的配套體係及營銷網絡,盡快將大功率柴油機投放市場。非道路類柴油機重點突破叉車、工程機械、農業裝備等領域,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提高銷量。
完善服務體係,提升服務競爭力,是全柴加快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十多年的發展,全柴已建立起覆蓋麵廣、適應性強的服務體係,服務競爭力不斷提升。公司駐外人員實行銷售、服務一體化管理,這種管理模式避免了扯皮現象的發生,能夠更加有效地與銷售商進行及時溝通。目前,全柴在全國設立了16個市場部,18個整車廠辦事處,擁有服務站630多家,配件中心庫34個,駐外人員近200人,已初步形成覆蓋全國、較為完善的服務網絡。
引入優質資本 做強發動機產業
“作為獨立發動機企業,全柴一直在生存中求發展,在每個重要關頭、每項重要決策前,我們都必須站在一定高度全麵衡量,理性決策。在進行每項重要技術改造和重要產品研發前,我們都必須站在市場前沿全麵分析,我們沒有更多資金、時間和機會,市場不允許我們有任何失誤。那些單打獨鬥的發動機企業用事實告誡我們,這是一種危險的生存方式。”全柴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肖正海的這番肺腑之言,不僅道出了全柴的發展之憂,也道出了輕柴企業的發展之憂。
2010年,在政府擴大內需政策的推動下,全柴欲與中國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熔盛)進行重組,目的是希望全柴得到更多機遇和更快發展。重組後,全柴將繼續做大做強發動機業務,並有所創新和不斷發展。
縱觀全柴過去10年的發展曆程,令人刮目相看。中國熔盛選擇與全柴合作,也是基於全柴現有業務可與熔盛進行優勢互補。繼續做大做強全柴現有發動機業務,符合熔盛的戰略規劃。因此,全柴將繼續圍繞柴油機業務加快產品升級與結構調整,不斷提升全柴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企業發展水平。
與熔盛結合,可以說是為全柴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熔盛的業務範圍包含造船、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工程機械等多個領域。作為以輕型柴油機為核心業務的全柴來說,熔盛的業務板塊不僅給全柴提供了向重型柴油機發展的良好平台,也解決了輕柴企業有銷量沒利潤的問題。
中國汽車行業正處在由大變強的轉折期,全柴將在汽車行業新一輪發展大潮中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