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時間三一從一個工程機械門外漢起步共開發了38個係列300多種規格新產品,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向文波是三一集團控股子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副董事長兼總裁。他的話稍微做個轉換就是三一集團年銷售額從零起步,2011年已增至約800億元。更讓人驚訝的是,三一集團提出到2015年實現銷售規模3500億元。這家總部位於長沙的重工製造企業,何以有如此底氣?
2011年12月初的博鼇,天氣並不暖和,金海岸溫泉酒店的大堂裏,顯示屏正播放著討論博鼇冬天是否來臨的節目。不遠處海岸邊,也絕無比基尼裝束的紅男綠女,長袖成為著裝基本配置。
是的,再溫暖的地方也會有冬天。
但正於此舉辦年度峰會的三一重工似乎是個例外。其財報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銷售額413億元,同比增長59.45%。
相較於“跌跌不休”的中國股市及不被看好的經濟預期,如此規模、如此增速堪稱“大象會跳舞”。
而對於三一人來說,2011年其跌宕經曆更遠比枯燥的數字豐富:上半年,公司62米長臂架泵車馳援福島;年中,全球最長86米泵車下線;下半年,公司董事長梁穩根以700億元身家榮登胡潤百富榜榜首,成為中國新首富,並進而傳出梁穩根將於十八大黨代會晉身中央候補委員的消息。
當然,福禍相依,一如博鼇也會有冬天。上半年,三一重工遭遇了“行賄門”誣告,被大潑髒水;而下半年,因為海外資本市場不景氣,公司宣布暫緩赴港IPO。
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開合之間,梁穩根需要怎樣的定力,才能帶領三一大船絕不偏離航向?在企業即將邁入千億元規模之時,三一怎樣在5年內成功跨過“千億元瓶頸”:君不見,海爾集團2004年銷售突破千億大關,2010年其銷售額僅1357億元,六七年間徘徊於1500億元以內;君不見,美的集團2010年銷售額剛過1000億元,但眼下其大幅裁員被視作為前期擴張過度還債。
愛財VS惜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當財富遇到人才,梁穩根最通常的做法是散財求才、聚才增財。
在三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2008年2月29日晚上,三一重工維修工程師何錫猛獲得了自己在三一的第一筆10萬元重獎。此前的2007年,三一集團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35億元,何錫猛作為20名“金牌員工”之一,獲頒大獎。
所謂金牌員工,其實不過是1995年前加入三一員工的別稱。
1994年,梁穩根采納向文波建議,三一集團實行“進入大城市、進入大行業”的“雙進”戰略,從相對偏遠的漣源搬遷到了湖南省會長沙星沙縣。創業艱難,彼時的三一各方麵條件都相當簡陋。
為了鼓舞士氣,在1995年3月1日的開工典禮上,梁穩根計劃給當時在場員工每人發一塊金牌。據何錫猛們回憶,當時在場的員工有200多人。
但事實上,彼時的三一財力並不寬裕,因此,梁穩根用一張紙條代替金牌,許諾稱,將來大家可以用這張普通紙條來兌換金牌。
1996年,普通的紙條換成了銅牌。2003年三一重工國內上市,銅牌進一步被更換為24K黃金打造真金牌和1萬元現金。2007年三一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持有金牌的員工獲得獎金10萬元。
梁穩根並現場承諾稱,集團銷售突破千億元之時,金牌員工們還將獲頒100萬元。對於何錫猛來說,100萬元的重獎看起來要遠比10萬元更切近,從零起步到突破100億元,三一集團用了12年;而按照梁穩根的規劃,三一集團2012年將突破1000億元大關,現在,他隻需要安心再等一年。
事實上,巨獎公司員工,梁穩根向來為人才不惜錢財。
同樣是在前述2008年“跨百億攀千億”晚會上,梁穩根3500萬元獎勵已故高管李冰家屬。
1998年,長安大學副教授李冰接受梁穩根邀請,加盟三一。梁穩根承諾如果李冰能在三一工作滿10年,將給予重獎。
加盟三一後,李冰一心紮進工作,先後主持開發了一係列路機產品,為三一路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不幸,工作僅7年後,李冰在2005年因病辭世。
“對於企業來說,必須一諾千金。”梁穩根說,經董事會研究決定,三一仍將一份高達3500萬元的巨額獎勵頒給了李冰家人。
一諾千金,這是梁穩根著力在三一塑造的一種觀念。而因為大家都相信跟著董事長會有肉吃,三一公司的核心高管從未被挖角。
一個數字最能說明問題:2011年9月福布斯中國400名富豪榜公布,除梁穩根仍居魁首之外,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向文波等4人躋身百強、7人入圍,這在《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尚無先例,三一高管團隊的凝聚力和梁穩根的魅力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三一集團核心高管所持公司股權的穩定性,梁穩根還從製度上進行了針對性設計。核心高管若要離開三一,股權必須轉讓,而三一核心高管有優先購買權。
至於200多名創業元老為何僅有20名金牌員工,也並非是其餘180人離開了三一,而是因為好多人沒有把紙條和銅牌保存好,沒有等到金牌比金子更值錢的現在。
國內VS國際
如果說2012年的增速暫時放緩更像是惡戰前的休養生息,那麽,2015年3500億元的目標會否過於浮誇?
“2015年達到3500億元不是吹牛,也不是我今天才說的,是董事會未來5年規劃時提出來的。我相信肯定能實現。大家看到國內工程機械市場競爭激烈,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快速增長的市場。”易小剛舉例說,比如挖掘機,前幾年三一份額還很小,2011年就做到了年營收100多億元,“原來都是外國品牌天下,但至少2011年三一做到了中國市場的占有率第一。”
按照三一市場調研得出的數據及未來規劃,未來5年,三一集團的兩大產業——混凝土機械和挖掘機機械——各突破1000億元銷售額,其他如起重機、礦山、煤炭、港口機械等合起來突破1500億元。
當然,由於目前國內的工程機械市場年銷售額在4500億元左右,3500億元的年銷售額三一不可能完全依賴國內市場。
“三一品牌的創新和建立,有很清晰定位,規模服從於效益、效益服從於品牌,這是非常高的戰略高度。”三一重工副總經理兼泵送營銷公司總經理謝誌霞表示,三一的品牌共有4個方麵,分別是科技和品質的三一、責任和擔當的三一、誠信和陽光的三一、國際化的三一。
“三一的全球布局,也為三一品牌添分,2006年去印度和2007年去美國,2009年德國、2010年巴西、2011年印尼,下一步可能去俄羅斯和南非。”謝誌霞表示。
理想VS理性
錢財是一方麵,對於已經身價百億的核心高管來說,怎樣保持對公司事業的持續激情,其實更難。
在三一公司核心高管中,董事長梁穩根整體把握全局;集團總裁唐修國“主內”,向文波“主外”;三一重工執行總裁、三一首席科學家易小剛主抓研發;與梁穩根最初一起創業的袁金華遠赴巴西“二次創業”,描繪三一在巴西的新藍圖。三一的核心高管們每個都忙得腳不著地。
一次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直至中午,向文波仍在開會;後來,他把時間安排在了飯桌上。主菜尚未上桌,向文波邊聽記者提問題,邊抓緊舀了幾勺花生米、拿過一根小黃瓜,“迅猛”吃起來。而等到菜品基本上齊,向開始重點回應問題,間或吃飯。
“我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企業,我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我認為,理想和目標可以改造人、凝聚人、團結人。一個人能成多大的事情,和你的胸懷有極大的關係。”向文波說,“我身上的理想主義色彩是比較濃厚的。我講話不繞彎子,我會用最快捷的方式表達自己,能用兩句話說清楚的決不用三句話。我喜歡直白、準確。這就是我的個性和風格。我就是一普通人,我父親是一農民,我就是一農民的兒子。父親去世前給我留下了一幅他手書的《嶽陽樓記》,就掛在我辦公室裏。”
確實,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理想,如果不能找到一批願為一份事業奮鬥不息的人才,其未來前景當然成疑。
“毫無疑問,董事長梁穩根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我跟他很多性格是相近的。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總能達成一致。沒有他我也不會到三一來。我們不是同學,是同事。我們最先的認識也不是因為私人關係。當時我是搞鑄造的,他是搞熱處理的。我到他那裏去,看見他桌子上放了一本管理學的書,書翻得很爛,說明他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這本書。後來,工廠要我推薦人才,我就推薦了他。實際上在此之前我跟他沒有任何私交。我們是靠一種共同的理想和愛好相識相知的。我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去做事,而不是受利益誘惑去做事。”向文波說。
三一拒絕的誘惑說出來簡單,企業做大了,三一從混凝土機械向路機、挖掘機、煤炭機械、海洋機械等相關多元領域擴張,但除了在長沙購地建設職工房以外,三一並沒有向地產或者礦產、金融多元化擴張。
顯然,將三一集團做成卡特彼勒那樣的國際一流企業,在2015年要進入工程機械全球前三,正是梁穩根、唐修國、向文波、易小剛等核心高管孜孜以求的目標。而這個目標不隻存在他們心裏,更被他們以“人類因夢想而偉大、金錢隻有誘惑力、事業才有凝聚力”概括出來,在廠區各處懸掛,並不時提及。
一手抓重獎和企業員工薪資,一手抓理想和企業信條宣貫,兩手都抓,兩手都要硬。難得的是,三一並沒有因此而生存在憧憬中,針對當下國內經濟形勢的反複,易小剛就透露,2012年將是三一苦練內功、提升內部的“管理年”。
“企業這幾年發展得太快。雖然我們對未來仍然看好,但企業大了,管理粗放的地方肯定多了,而要走得更好,粗放就不可持續,因此,公司會在大力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上做文章。”易小剛在博鼇的三一2011年峰會上透露。
有理想的企業不少,能夠把理想腳踏實地落在企業發展的每一步上,像三一這樣的企業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