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個月時間,從未進行過並購的三一重工(600031.SH)就與曾經的競爭對手普茨邁斯特控股有限公司(Putzmeister,俗稱“大象”;下稱“普茨邁斯特”)簽訂收購協議,可謂典型的閃電式收購。“我們一直在研究‘大象’,連盡職調查都免了——對它的研究比一般的盡職調查都要詳細。”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解釋。
但正如幾乎所有的跨國收購案例,用3.6億歐元收購業績已經大幅萎縮的普茨邁斯特100%股權是否合算,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要知道,這隻“大象”2007年時的營收高達10.9億歐元,而到2010年隻有5.5億歐元,估計2011年為5.6億歐元,縮水近一半。
“合算”的收購
麵對此次收購,外界普遍的疑問是:三一重工收購這樣一家公司,值嗎?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普茨邁斯特總資產4.91億歐元,淨資產1.77億歐元,2010年銷售收入5.5億歐元,淨利潤150萬歐元,預計2011年銷售收入5.6億歐元,淨利潤600萬歐元。以普茨邁斯特截至2010年底1.77億歐元淨資產計算,此次收購市淨率為2.03倍,收購動態市盈率約為4到7倍。
對於收購價格,新華社引用《德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稱,此前業界估計,收購價在5億歐元左右,這相當於普茨邁斯特公司的年銷售額。但最終確定的收購價格低於這一預估。
“這是戰略性收購,希望大家不要把這起收購看成簡單的財務性收購。——如果是純粹的財務收購,我們三一根本就不會去做。”1月31日下午,在三一重工(600031.SH)收購普茨邁斯特的新聞發布會上,總裁向文波如此概括。從這個層麵出發,向文波認為這是一起很合算的交易。
按照向文波的描述,“在混凝土機械設備領域,盡管三一重工的銷量全球第一,但還不是真正的國際品牌,收購大象,至少使三一的國際化進程縮短5~10年時間。”此次收購完成後,三一重工將全部擁有普茨邁斯特的技術、,以及其遍布全球的基地和銷售體係。“大象是全球混凝土機械行業無可質疑的第一品牌,收購它將使三一一步登上混凝土機械行業的世界之巔,並且將是絕對的無可動搖。”
普茨邁斯特五分之四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中國以外的國家,而從公開的財報看,去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僅有4%的收入來自中國境外。收購完成後,普茨邁斯特將擴充產品線,通過在中國生產等方式,大幅降低成本。目前,普茨邁斯特的毛利率大約隻有10%,而三一重工混凝土設備毛利率高達30%~40%。
普茨邁斯特首席執行官Norbert Scheuch表示,“普茨邁斯特從此次合並中得到的不僅僅是進入中國這個高增長市場的機會,合並後,我們將覆蓋從攪拌廠、攪拌車及混凝土泵的成套解決方案和全價值鏈。”
另據向文波透露,在獲知普茨邁斯特計劃出售的消息後,三一重工董事會曾經開會討論,“即使是200億元——這隻相當於三一重工混凝土機械兩年的銷售利潤——也要拿下大象”。不過這樣的細節普茨邁斯特的股東事先顯然並不知曉。
多數機構看好
這一收購不由讓人聯想起三一重工的國內直接對手中聯重科(000157.SZ)當年對意大利CIFA的收購。
2008年,中聯重科聯合投資夥伴合計出資2.71億歐元收購了CIFA100%股權,其中中聯重科占股60%。這一價格對應的是55倍PE和9.6倍EBITDA,以及高達83%的負債率,中聯重科還將承受為完成收購而負擔杠杆收購的負債。即使在此後被有關機構評為經典案例,但這一明顯高溢價的收購事件仍遭質疑,認為中聯重科當時的收購主要是為了甩開三一重工,因此不惜高價搶購,從而使得其資產負債率迅速攀高至70%。與之對照,外界擔心:三一重工如果能夠完成收購,是否會使其財務惡化?
向文波表示,收購將全部以公司自有資金完成,公司現金充足。據他描述,公司賬上現金最高時達200多億元,而根據他的經驗,此類規模的企業,現金流保持在20億~30億元即可,因此這次收購並不會對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直接負麵影響。從公開數據看,目前三一重工的負債率在國內同類上市公司中並不算高。
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的消息公布後,在質疑和擔憂聲中,機構也紛紛對此發布報告。自1月31日三一重工正式發布收購消息,國內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多達十多份,多數持正麵評價。
在談到工程機械行業的前景時,向文波的態度較為樂觀。他認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保守估計還將有至少持續10~20年的較高速增長期,即便肯定不會再有前幾年那種爆發式的瘋狂增速,但30%左右的增長率應該有可能保持。而國際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將成為行業重要的增長點,這也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企業近年來加快國際化布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