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下午,距離發布會大約半小時,梁穩根和向文波分別前後腳來到現場,查探會場布置有無不妥。
梁穩根是三一集團暨三一重工(600031.SH)董事長,向文波則是三一重工副董事長兼總裁。半小時後,三一重工將宣布其聯合中信產業投資基金(香港)顧問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基金”)並購普茨邁斯特控股有限公司(Putzmeister,業內俗稱“大象”,下稱“普茨邁斯特”)100%股權。
三一重工公告稱,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國以3.24億歐元(折合26.54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普茨邁斯特90%股權,其餘10%歸中信基金。
梁穩根和向文波的提前到場足以表明其對於並購的重視。向文波更表示:“三一國際化走了10年,目前海外銷售額約占總額的5%。而"大象"創立54年來,在全球主要市場擁有704個銷售點,並購會讓三一的國際化節省5~10年,一下有了全球最發達體係。”
向文波因此將此次並購稱為“戰略並購”而非一般的財務並購,“其交易價值無法以金錢來衡量”。
目前營收規模居全球工程機械第九的三一集團,計劃在2015年實現3500億元營收,衝擊當下全球第一的卡特彼勒,收購擁有核心技術和全球品牌、銷售體係的普茨邁斯特,是三一實現“野心”的關鍵舉措。
兩周“閃婚”
大象的毛利率隻有10%多一些;而三一重工約為40%。
“不到4周前,我收到了梁董事長的信件,信中表達了合作意願。半個月後我們見麵,幾個小時就達成了默契和一致。”普茨邁斯特年近80歲的創始人Karl Schlecht在發布會上介紹稱。
向文波則將這形象地稱之為“閃婚”。
“2011年12月20日,大象CEO Nobert Scheuch來到長沙,詢問我們是否對並購大象感興趣。董事長很快複信,並在2012年1月11日到德國拜見Karl麵談。雙方很快達成一致,並在1月20日簽約。”向文波說,之所以如此迅速敲定該筆收購,一反三一集團靠內生性增長而非並購為主的發展常態,主要是因為在Nobert來中國之前,三一從未想到過大象也可能會出售。幸福的降臨過於突然。
作為全球混凝土領域的霸主,普茨邁斯特本意即是“灰漿機大師”。1986年,世界上最長的62米臂架泵車由大象生產出來交付使用,直至近年才為三一和中聯重科(000157,股吧)(000157.SZ)的更長臂架泵車所超越。
然而,由於歐美發達國家的高樓大廈等基礎設施建設早就完成,大象混凝土技術盡管在全球範圍內傲視群雄,其營收額卻增長緩慢。2000年時,該公司營收額4億歐元,2007年達到曆史高點10億歐元,但此後受美國次貸危機及歐債危機影響,其2010年銷售額僅為5.5億歐元,淨利潤150 萬歐元;2011年預計全年營收5.6億歐元,淨利潤600萬歐元。
這一數字顯然無法與2011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的三一集團相比。而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一躍成為年銷售額約4500億元的巨大市場,占全球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Karl已近80歲了,12年未進公司,他自己精力轉入慈善和道德研究,孩子又不願繼承他在大象的事業,因此,三一其實是其最好的合作夥伴。”向文波分析大象願意出售的原因時稱。
確實,由於德國製造成本高企,且企業營收規模無法與三一等國內領先企業相比,大象的毛利率隻有10%多一些;而三一重工的產品毛利率約為40%。巨大的毛利差距讓大象在全球重要項目慘烈的競爭中雄風難再。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Nobert來到長沙,希望同三一合作。
“最初,我們希望以三一股票,同對方"換股"並購;但因為三一重工目前尚未在港上市,因此,交易是以現金支付方式進行,但我們也給對方承諾,在三一發行H股時,對方有優先投資機會。”向文波說。
整合變數
1月31日,德國大象有部分工人抗議公司出售。
“海外並購,不單關乎價錢,如果管理流程不完善,並購的成功幾率不會很高。”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兼並收購業務主管梁靄中認為,中國公司的管理流程一般比較簡單,而歐洲公司、美洲公司的管理和決策的流程比較複雜。所以,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如果不是保留原有的一批人才和管理流程,容易出現一碰就死、一管就漏的情況。
對此,向文波告訴《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三一目前的國際銷售體係仍然很脆弱,因此整合難度不大。”
三一重工副總裁、三一德國董事長賀東東表示,收購完成後,普茨邁斯特總部所在的德國斯圖加特將成為三一國際化的海外運營總部,而借助大象的積澱及品牌優勢,三一國際隻需要做好人才、研發和管理即可,對於三一此前已經創辦的印度、德國、美國、巴西等分公司,更多是做好當地銷售和服務,業務不會衝突。
向文波甚至樂觀估計,大象和三一的整合協同效應將很快得到顯現。
“兩個月前,在印度一座400米高樓的設備競標中,三一還和大象打得不可開交,現在我們是一家人了。三一還不是一個國際品牌,海外的高端項目交給大象去競標,國內我們也可以代理大象的產品銷售。”
“同時,2011年,三一在德國采購了約50億元的原材料和配件,以後,在保證大象配件質量的前提下,其部分配件也可以交給三一來做。大象主導產品是泵車,沒有攪拌站。三一產品門類較全,大象能夠很快借助三一優勢開發出攪拌站等其他機械,迅速拓展其產業鏈。”向文波說。
看起來,“龍象”攜手的明天非常美好,但《金融時報》消息說,1月31日,德國大象有部分工人抗議公司出售。
“三一不會裁員,工會完全不必擔心。同時,收購合同一簽訂,公司就立刻同大象CEO Nobert簽訂了5年合同,5年內他不會離開公司,保證業務整合的順利。”向文波說。
衝刺3500億
並購大象等業內優質資產是增長捷徑。
事實上,工程機械領域三一並購大象並非個案。2008年中聯重科並購意大利CIFA後,當下,徐工機械(000425,股吧)(000425.SZ)也正在洽購施維英。而大象、施維英、CIFA,一度是全球混凝土機械的前三甲。
顯然,在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占據全球一半份額後,國內領先的中聯、三一和徐工紛紛瞄準了海外市場。而此前,三一在印度、德國、美國、巴西、印尼等的直接投資,營業額增長並不如人意。
“三一對產品並購沒興趣,我們並購大象,還是對其技術、品牌、銷售體係上的看重。”向文波強調稱,“未來有這樣的曆史性機會,我們還會做。”
而實際上,考慮到各國對排名全球前六位的工程機械企業的反壟斷審查,類似的並購機會很難再現。
從這個角度上說,三一對於大象的整合,必被寄予厚望。
按照三一集團的“五年規劃”,2015年,三一集團將由2011年的800億元營收增至3500億元。雖然除三一重工外,三一集團仍有港機、煤炭機械、三一電氣等子公司,但要實現此等跨越式增長目標,國際化市場無疑是爭奪焦點之一。
“未來五年,三一集團的兩大產業——混凝土和挖掘機——將分別突破1000億元年銷售額,其他如礦山、煤炭、港口機械等合起來突破1500億元。”三一重工執行總裁易小剛曾透露三一集團3500億元營收的大致構成。
由於混凝土和挖掘機均為三一重工主營業務,這就意味著,2011年營收額突破500億元的三一重工在2015年營業額至少要突破2000億元。
由此出發,也就不難理解此前一向注重內生增長的三一集團為何不顧反壟斷審查即迅速吞下大象,即便2015年三一重工的海外營收僅占總營業額20%,其總額也必須突破400億元大關,而對目前國際營收僅幾十億元的三一重工來說,並購大象等業內優質資產,當然是增長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