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個小鎮的居民為了保護所在山村的寧靜和美景,堅持放棄了對地下埋藏的價值12億美元的金礦的開采,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座金礦一旦開采,將會帶動當地經濟獲得很大的發展,但是,這些優惠與利益仍擋不住村民對原生態自然地追求。這一做法,為我國采礦業的綠色化、環保化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表率。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憑借悠久的文化曆史和地理優勢成為海內外公認的旅遊勝地,但是,隨著這幾年城鎮化建設和國家大開發力度的加快,許多風景秀美的生態村莊已經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有報道稱,在山西的一些原生態的綠色山區裏,一些煤礦主為了挖掘大量的煤炭,開始對村莊進行無情的破壞,後來山變禿了、水變渾了,連最沁人心脾的空氣也被嗆人的灰塵和機器煙霧所汙染。
為了杜絕這種不負責任的開采行為,我國於這兩年連續下發了一係列政策文件,要求開礦企業一定要實施綠色開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一些違法的和不符合采礦標準的企業吊銷營業執照,嚴重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強製性的國家政策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趨勢促使采礦企業開始改變傳統的粗放型開采方式,逐步在新型設備和科技化生產手段上大下功夫。從我國礦山機械大管家鄭州鼎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得知,目前,大型化、科技化的開礦設備如大型錘式粉碎機、大型單段反擊破碎機、大型鄂式破碎機等已經成為礦場主的首選,究其原因就是這種新型化的設備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高,尤其是對環境的和諧度非常高,因此適合礦山開采的綠色建設要求。
我國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擁有量最大的國家,但是落後的開礦和選礦方式為我國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護環境,順應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我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和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切勿因一時的經濟利益而損害長遠的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