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鐵二十三局集團承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鋼管桁架梁公路橋--四川雅(安)瀘(沽)高速公路幹海子特大橋今天竣工,標誌著我國艱險山區高速公路橋梁建設的科研與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位於四川省石棉縣境內的幹海子特大橋全長1811米,橋寬24.5米,共36跨。它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鋼管混凝土桁架橋梁和鋼管格構橋墩,最長的連續梁為1044.7米,最高橋墩達107米,在世界同類型橋梁中排名第一。大橋的主體結構全部采用了鋼纖維混凝土,被交通運輸部列為我國西部山區橋梁建設的科技典型示範項目。
據悉,與傳統橋梁相比,采取這種橋型可減輕橋梁自身重量50%以上,抗震性能良好,並且減少了橋梁樁基的數量近一半,大大節約了資源,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占地,有利於環境保護。
據了解,幹海子特大橋穿越海拔2500多米的托烏山脈9級地震烈度帶以及多個溶洞群和煤層采空區,地質條件之複雜、工程之艱巨,為我國山區橋梁建設所罕見。承擔施工任務的二十三局集團與建設、設計和科研部門密切協作,合理調配資源,科學組織攻堅,戰勝春季大風、夏秋暴雨多霧、冬季冰雪封山等惡劣氣候,先後攻克了“鋼格構橋墩吊裝對位”、“巨型鋼桁梁曲線頂推焊接”等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按期優質建成了幹海子特大橋。
幹海子特大橋的施工實踐為我國同類型橋梁的科研與施工積累了成功經驗,必將對我國在西部山區高烈度地震帶進行橋梁建設起到良好的示範推動作用。
據了解,二十三局集團承建的C20標段是雅(安)瀘(沽)高速公路全線的重難點控製性路段,工程主要包括幹海子特大橋、幹海子小半徑螺旋隧道、栗子坪四號大橋、鍋底氹大橋等。其中,“鋼管混凝土桁架橋梁係列施工技術”、“山區高速公路超長連續縱坡行車安全關鍵技術”和“小半徑雙螺旋隧道通風技術”被確立為交通運輸部的重點科研示範項目。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12項,有3項適用新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4項發明已提交國家審核,幹海子特大橋高空焊縫防腐QC成果榮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一等獎。
自2009年6月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二十三局集團雅(安)瀘(沽)項目部還先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小家”稱號,榮獲四川省“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先進單位”和中國鐵建“安全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稱號,被中國鐵建黨委授予“最具創新力十佳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