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於5月7日發布《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描繪了“十二五”我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美好藍圖:到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在裝備製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業內人士指出,根據這一目標倒推,“十二五”期間高端裝備製造業年複合增長率將處在30%以上的高速度,不過做大容易做強難,未來仍需多重政策發力。
《規劃》明確到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在裝備製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15%,而據工信部的統計顯示,2010年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銷售收入僅為1.6萬億元。
從年複合增長率上而言,2010-2015年每年至少要達到30.25%的高複合增長率,才能達到2015年預期的銷售目標。從工業化水平及產業化規模而言,高端裝備製造業工業化程度及產業集中度至少要上升一個台階。” 盡管如此,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依然認為,到2015年高端裝備製造業達到6萬億不成問題。
與本已有了基礎的做大相比,做強的難度更大。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此前曾明確表示,中國的高端裝備製造業有兩個“大病”,一個是“心髒病”,一個是“神經病”:所謂心髒病,主要指的是飛機、戰鬥機的發動機研發,特別是在民用航空領域,發動機百分之百尚且需要進口;而“神經”主要指機械設備裏麵的控製係統,特別精密的控製係統還未能實現國產化。
對此,工信部在昨日的《規劃》中也坦言:國內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製於人、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
為確保上述藍圖落地,《規劃》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大金融財稅政策支持力度。落實有關關鍵零部件、原材料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建立支持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機製等。
即便是給了上述眾多鼓勵政策,段嘉宣依然認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目前的發展之路,依然崎嶇。
所有實業要麵臨的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我國高端製造業也要麵對,而且更為嚴峻,因為這部分產業多數是拚技術、拚研發,而固定資產相對較少,投入產出比底,不容易獲得貸款。”除此之外,段嘉宣認為,原材料成本過高也是桎梏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另一大問題。
事實上,在國家版《規劃》出台之前,高端裝備製造業早已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力推經濟轉型的關鍵。
以北京為例,不但有市級規劃的高端製造業基地正式落戶房山,京城機電、國能創新、瑞好汽車、北京長安等總投資額突破百億元的多個重大項目紛紛落地,更有已經成熟的中關村高新科技園區、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管委會主任周文海坦言,高端製造業基地最大的優勢,便是可以吸引“高科技高產值、低汙染低排放、帶有研發性質高競爭力”的高端製造型企業進駐,實現科技成果的即時轉化,提高研發所帶來的本地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