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作為“大金融”五大支柱之一,把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緊密結合,融資與融物緊密結合,在現代金融產業中,租賃占據著與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同樣重要的地位,並有淩駕於這四者之上的趨勢。在許多發達國家,融資租賃營業額占GDP的20%-30%,占年銷售總量的30%以上。而我國作為金融管製國家,融資租賃方式是非金融機構可以經營金融業務的少有幾個方式中的一個,不僅極大推進了金融市場業務多元化、綜合化、專業化發展,也成為我國推進“三農”建設的重要金融工具。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由於自身基礎薄弱、信譽差、經營風險大、償債能力低,中小企業曆來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而且缺乏通暢的融資渠道。商業銀行由於需要考慮其效益和經營風險,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非常有限;中小企業直接上市融資門檻太高,它們大多數不具備上市條件國;私募資金風險大、成本高,也很不規範。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可以使中小企業籌集到所需資金。另外融資租賃對於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融資租賃化爆發為理性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在冊運營的各類融資租賃公司約286家,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約104家,融資租賃合同餘額約為9300億元,比年初7000億元增加約2300億元,增長幅度為32.9%。其中,金融租賃20家,約3900億元,增長11.4%;內資租賃66家,約3200億元,增長45.5%;外商租賃約200家,約2200億元,增長69.2%。
雖然2011年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增加較多,但業務增長明顯放緩。一些發展較快的地區如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發展速度也明顯放緩,這與“十一五”期間每年倍增式增長形成明顯對比。主要原因是在歐洲債務危機的負麵影響日益增大、國家采取貨幣緊縮政策的大背景下,有關部門對融資租賃業的最大業務貢獻者金融租賃公司采取規模控製政策。
數據顯示,2010年金融租賃業務規模總量占全國比例為50%左右,但2011年業務增速僅為11.4%,增速最慢,使得金融租賃的業務規模占全國比例下降到41.9%。除了在業務規模上受控製,在融資租賃公司最賴以獲得的資金渠道——銀行方麵,內資和外資租賃企業的貸款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業務規模受控製、增長勢頭放緩;融資渠道受擠壓;廠商係融資租賃公司崛起;增值稅改革、商務部發布《關於“十二五”期間促進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與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從事融資租賃有關業務的通知》,要求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在從事生產設備、工程機械、醫療設備、通信設備、科研設備、檢驗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包括飛機、汽車、船舶)等機械設備租賃的公司中,選擇一家至兩家,作為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等等,融資租賃公司喜憂參半。但可以預見的是,“十二五”期間融資租賃公司將迎來轉型期。
融資租賃形成的三大運營主體
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從融資租賃行業微觀的運營主體來看,曆經30多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有200多家融資租賃公司。按股東背景,可以分為3類:
(1)主要股東為銀行的銀行係融資租賃公司,以國銀租賃、工銀租賃等為代表。其特點是母行可以“反哺”租賃業務帶來的較低融資成本,依托控股銀行的網絡資源擁有大量客戶機器企業信用信息是銀行係融資租賃公司的主要優勢,因此,該類公司通常將客戶定位於銀行內部高端客戶,業務專注於大資產、低收益的大型設備租賃,如飛機、船舶租賃等,業務類型分布於以回租賃為主。
(2)主要股東為設備製造廠商的廠商係租賃公司,以中聯重科租賃、西門子租賃、卡特彼勒租賃等為代表。該類公司擁有對租賃物進行維護、增值和處置的專業能力,具備較為發達的市場營銷網絡、廣泛的客戶群體和對客戶的經營能力信息。因此,其客戶絕大部分集中於設備廠商的自有客戶,租賃物件一般為廠商自身設備,以直租賃交易結構為主。
(3)主要股東既非銀行也非廠商的獨立第三方租賃公司,以遠東宏信、華融租賃為代表,其股東多為大型外貿、物流、綜合型企業集團,或是專業的投資機構。依托股東自願,該類租賃公司或有長期的資金來源,或有廣泛的客戶群體,並通常具備明確的行業定位和專業優勢。其最大的優勢在於獨立性,他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包括直租賃、回租賃等在內的、量身定製的金融及財務解決方案,滿足客戶的多元化、差異化的服務需求。因此,該類租賃公司通常定位於中小企業,提供定式的、契合度高的融資租賃服務。
商業銀行大舉進軍金融租賃市場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還顯示:2011年末,銀監會監管的17家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超過5000億元,達到5267.78億元;比上年增長57%,所有者權益6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而在2012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賃資產突破6000億元。實收資本總額超過500億元,達到504.89億元。
位居總資產規模前三位的依然是國銀租賃、工銀租賃和民生租賃,國銀租賃以921.60億元居首,工銀租賃和民生租賃分別為839.69億元和611.93億元。17家公司中,有13家規模在100億元以上,交銀租賃和華融租賃超過400億元,招銀租賃和建信租賃超過300億元。
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融資租賃業也有較好的營收和回報。2011年17家金融租賃公司營業收入為330.47億元,較2010年的159億元增長了1倍;2011年淨利潤為63.84億元,較2010年的35.78億元增長了78%,工銀租賃、民生租賃、國銀租賃淨利潤位居前三,均在8億元以上;有10家公司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在10%以上。
雖然目前租賃行業利潤率可觀。但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規模相對於銀行業並不算大,利潤總量也非常有限。多元化經營和控製風險,才是商業銀行紛紛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的主要目標。
中國融資租賃行業轉型方向
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行業研究小組還指出,中國的融資租賃業,雖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已初具規模,但與西方成熟國家的交易規模和租賃滲透率相比,仍相去甚遠。根據世界租賃年鑒2011統計,中國2009年的融資租賃交易規模為410億美元,而市場滲透率僅為3.1%,不僅與美國(17%)、德國(13.9%)等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甚至與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23%)也不可比擬。從而可以看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融資租賃業的今天將是中國融資租賃業的未來。
綜觀“十二五”規劃,其戰略在整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麵:1)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以往相比,中國的經濟發展將更加注重整體協調性。同時,產業升級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建設的主基調。2)社會利益分配結構的調整--在2011年的兩會期間,民生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無論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是對社會利益分配結構的調整都指向了一個根本目標——為中國進一步崛起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僅將使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市場中更有競爭力,同時產業升級本身也將產生出巨大的設備需求空間;在世界經濟尚未完全複蘇的情況下,中國依靠產業升級與內部建設的提速將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獲得巨大而穩定的成長空間。諸如保障房建設、醫療改革、教育改革、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等方麵的措施,都為今後一段時期內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清晰可見的發展路徑。而社會分配結構的調整將使得人們有更好的條件和意願進行消費與投資。
而融資租賃作為一個新興的服務業,以其靈活的資源配置機製,有利於優化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比如,電信盈利很高,利用提高的頻道費調整分配;通過降低租金水平支持再就業,這樣有利於運用融資租賃拉動民間資本和銀行資金,解決改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供需需求矛盾,支持物流業和各種連鎖業發展的。此外,政府還將引導租賃公司配合國家西部開發、沿海沿邊經濟帶,振興東北等國家戰略。
目前,中國的產業鏈已經逐步完善,形成研發、製造、銷售等環節,可以通過融資租賃增加一個資本投入環節,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融資租賃業自身也要完善一個鏈條,有了類型齊全、功能完善的融資租賃服務業,就可以更好地加快推進產業技術改造,促進三個產業在更好水平上協同發展,推進加快自主創新,國家重點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集團單位,以企業投入為杠杆,擴大采購規模,服務各種儀器的配置。各種產業園區和融資公司合作,提供融資租賃服務,降低入園企業的一次投入壓力,提高資產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率,形成長期競爭的優勢。還可以通過融資租賃方式銷售配置科技產品,加快科技成果向實驗生產力轉化。
此外,融資租賃還可以服務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培育農業機械化的專業化服務公司,服務廣大農民集體和國有的農場,現代農業生產產業園區的生產經營,以公司加農戶的模式。若能采取公司製,農民承包經營;公司提折舊,農戶增效應;可以加快推進農業體製機製的創新,提高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運用科研加工批發,來進行技術改造。以地方預算和項目收益為支持,利用融資租賃拉動平台支持小城鎮建設,公共服務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
總的來說,中國可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發展空間,利用融資租賃平衡國際貿易、調整貿易結構,推動經濟朝著前進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