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聯重科與俄羅斯馬斯特集團簽署20億盧布(約合4.28億人民幣)的授信合作協議;5月,公司52米臂架梅賽德斯奔馳底盤52X-6RZ混凝土泵車,首次成功進入土耳其;而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挖掘機產品出口勁增550%。
與此同時,中聯重科在經過4年文化融合期與業務整合期後,終於贏得意大利CIFA公司的技術與工藝,其遍布全球的海外市場,正為中聯重科品牌擴張不斷提供動力。
記者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目前公司正與多家海外公司洽談,將以CIFA收購為藍本,提速公司的海外並購計劃。6月19日,中聯重科副總裁、海外公司總經理何文進透露,近期中央提出的加快科技體製改革,為中聯重科推進國際化戰略向縱深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使命。
市場倒逼擴大出口
因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工程機械行業自去年下半年步入“寒冬”,至今尚未回暖。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顯示,今年5月全國挖掘機行業共實現銷售1.09萬台,同比下滑23.9%,環比下降約29%。據公開數據統計,一季度,全國工程機械行業9家上市公司累計營業收入452億元,同比下降12.7%,創2009年以來的新低。
國內市場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海外市場正成為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救贖之地”。
在國內除混凝土機械板塊之外,工程機械行業市場下滑比較嚴重的情景下,工程機械企業不約而同加大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一季度全行業挖掘機共出口1693台,同比增長87.9%;裝載機出口7548台,同比增長38.2%;推土機、壓路機等產品出口增長同樣迅速,主要行業出口占比均保持了快速提升的勢頭。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增幅將達到25%左右,“十二五”末出口額將突破260億美元。
年報顯示,2011年中聯重科海外收入約22億元,占比4.83%。但在公司“十二五”規劃中,董事長詹純新給公司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營業收入將超過1000億元,海外業務占比預計達到30%。
顯然,國際化戰略將是中聯重科達成既定目標的重要引擎,而要完成海外業務縱深發展,加速在海外市場的深耕布局也是必由之路。何文進透露,目前,卡特彼勒、小鬆等國際巨頭海外收入占比均超過50%,中聯重科國際業務提升空間廣闊。
CIFA收購案成並購藍本
歐債危機使得歐洲眾多機械企業麵臨銷量下降的窘境,同時,國內市場的天花板也促使中國企業“出海”找機會。雙方合力之下,中國機械行業迎來洶湧並購大潮。
在2008年,中聯重科就已完成了一次教科書般的海外並購,收購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一躍成為世界混凝土機械的行業龍頭。目前,CIFA不僅成功擺脫了經濟危機的影響而且已盈利。中聯重科也因獲得了CIFA先進的技術和全球營銷網絡的支持而得以高速發展。
參與整個收購流程的何文進表示,收購CIFA成功,除其市場意義外,也論證了公司海外戰略的可行性,並總結出一套中聯所獨有的並購模式。何文進認為,海外並購一般有兩個重要時間節點,3個月和1年,一旦在這期間發生“排異反應”,收購往往失敗,“實際上,資產交割後,中聯重科在後續對CIFA的文化磨合和公司治理中,付出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比收購之前還要多”。
現在,經過時間和市場考驗的“CIFA收購案”則將成為公司並購藍本,在中聯的海外收購計劃中進行複製。何文進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中聯重科圈定的並購標的範圍是,產品類別相同,文化相似,與公司國際化戰略相匹配的好公司。
第三次變革重在國際化
何文進介紹,中聯重科自創建起,先後完成“專業化、股份化、股權多元化”改製,從而形成今天頗具規模的國際化大公司,政策推力不可或缺。他認為,近期中央再次提出深入科技體製改革,為中聯重科提供第三次變革動機,公司的下一步就是以國際化為方向的“裂變——聚變”戰略。
“裂變”既包含自身的裂變,形成多個專業化的事業部;也包含通過並購完善裂變,圍繞主業,使產品門類齊全。
“聚變”是指國內事業部與國外同專業的企業聚合,形成跨國事業部,以達到“借船出海,裏應外合”的戰略目的。收購CIFA即是中聯重科重要的“聚變”反應。
並購是國際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徑,產業鏈向海外延伸則可以破解國內競爭膠著的迷局。如今,隨著中聯重科海外擴張戰略的漸次推進,中聯重科在關注海外並購項目同時,開始快速推進海外建廠和建立研發中心。
何文進說,公司的戰略布局是在巴西、印度這樣的熱點市場建生產基地,快速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國家則利用當地可研資源,建立研發中心。
伴隨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步伐,目前海外公司業務已覆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遠銷中東、南美、非洲、東南亞、俄羅斯,以及歐美、澳大利亞等高端市場。公司已經或即將在東亞、東南亞、歐洲等多個地區建立子公司,並在20餘個國家設立常駐機構,同時,正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網絡和零配件供應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