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項民間投資實施細則全部出齊,國家發改委再次對外表示,將深入推進政策落實,促進民間投資發展。
不過在42項民間投資實施細則發布後,外界也提出很多質疑,認為多數細則仍然是原則性宣示,缺乏操作細節,可操作性不夠強,“玻璃門”、“彈簧門”普遍存在。
可操作性不夠強的例子已經為外界廣泛報道,能源電力領域尤其如此。《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對照此前公布的能源、電力、油氣鼓勵民資投資的細則,發現在政策方麵,民資進入已無障礙,目前主要是普遍、潛在的“玻璃門”、“彈簧門”等阻礙了民資進入。
國土資源部鼓勵民資進入常規油氣資源勘探環節,非常規油氣也敞開大門,歡迎民間資本進入。不過就算目前最新、最熱門的頁岩氣為例,80%的礦權和已進行開采的油氣重疊,空白區塊僅占20%。
進入油氣上遊勘探開采,在一位能源民企高層看來,風險也很大。勘探開采投入大,還可能打到幹井。有些民企正是因為資金考慮,對進入能源行業上遊持觀望態度。
發電和電網是另一個問題,目前發電行業高度放開,競爭激烈。但是涉及輸送和電網,依然是塊堅冰,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電力行業的實施細則提出適度放開地方支電網。
長期關注新能源發展的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研究員認為,就新能源電力而言,目前進網的問題很突出,拋開一般的電網輸送能力和電網公司意願不談,新能源電力上網麵臨技術標準缺乏、無進網收費標準等電網控製的問題,這不是一紙細則能解決的。涉及這些問題的電改則目前方向不一,尚無新的方案出台。
發改委的表態,頗有些“破門”的決心。發改委稱,但一些行業領域客觀上對資金、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存在比較高的要求,而現階段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能力也還存在一些不能很好適應的問題。
因此,民營企業也需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主動積累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切實提高“破門”、“進門”能力。
一位地方政府官員對本報記者稱,“發改委全麵清理不利於民間投資發展的投資審批事項和管理法規,是個積極信號。”他分析說,表麵看起來政策對民間投資進入無障礙,但許多年沉積下來的規定和規則,需要清理,最好列個清單,一一對照清理,不然還是筆糊塗賬,民企進入各壟斷行業也會不了了之。
各種“門”到底未來如何,隻能拭目以待。如果門都敞開了,民間資本的能力問題則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