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二季度GDP增速首次“破八”,從8.1%降至7.6%。更多經濟放緩的信號也相繼傳來。比如用電量增速大幅下滑甚至用電量減少就是一個核心指標。今年1至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8%,增幅回落6.25個百分點。1至5月用電增速低於3%的有遼寧、吉林、浙江、重慶、甘肅等省市,5月當月用電負增長的有三個省市:上海、湖北和江西。
經濟放緩較為嚴峻,已到了引起政府高度警覺的程度。中央銀行在6月8日和7月6日兩度降息。溫總理上周末專門考察成都,並在那裏主持召開河南、湖南、廣西、四川、陝西五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
“新36條”或是畫餅充饑
政府和國企的職能是輔助性的,需要通過立法列舉,國企的設立與運作尤其需要作為例外事先立法通過。我國的民企的市場進入方式是:政府允許進入多少,你才能進入多少。最近的大量“新36條”實施細則同樣反映了這一統製風格
我國中央銀行最近的兩次降息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降息是否能夠促成今年3月份兩會提出的全年GDP增長7.5%的目標,是個未知數。大量民營企業融資難是一大問題,但降息並不能解決這一問題。降息不能激勵銀行向缺錢的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反而會讓銀行對民營企業更為惜貸。不過,降息不妨礙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向銀行借入資金,然後通過一定的渠道向民企"轉貸"信貸資金。當然,降息有利於減輕那些本來就能獲得貸款的那部分民企的貸款成本,從而改善那些民企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降息的綜合效應總體上會刺激經濟增長,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鐵律。但是,這種刺激會有時滯效應。這種效應可能要半年,甚至1到2年才能顯現。這樣看來,政府現在以降息方式調整貨幣政策,不能對今年的GDP做出實質性的拉動。
不難理解,為什麽我國政府同時啟動了財政刺激政策,加快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基建項目。每一輪增長趨緩,擴大財政投資成了政府屢試不爽的撒手鐧,成其為慣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同時會提出改善民企生存與發展環境的政策。而且這也成了常例。
這兩種常例的差別在於:擴大財政投資是政府所偏愛之舉,得到了不折不扣的、甚至擴大化的推行,而改善民企生存與發展的政策往往為情勢所逼,出台之後往往被束之高閣,其執行舉步維艱。2010年政府提出全方位開放民企市場準入的“新36條”,但一直未能執行。今年政府提出各種實施細則,並強調要改善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市政、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等領域建設。這些政策是否能夠得到貫徹實施,是否仍然屬於畫餅充饑,我們仍須拭目以待。
上述擴張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組合體現了典型的凱恩斯主義統製經濟風格。凱恩斯最雷人的名言就是:“在長期,我們都死了”。但是,這種統製基於相機抉擇,即基於不斷變換短期操作,疏忽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民企活力的保持和增強。相機抉擇也因為力保總量目標而不斷改變政策重點,導致個人產權往往因為政策缺乏連續性而受到侵犯。在這種統製經濟裏,民企活得沒有尊嚴。
在市場經濟國家,民企即便遭遇凱恩斯主義政策也要舒適得多,其處境仍然要有尊嚴得多。民企的市場進入沒有禁區,不需要事先列舉;而政府和國企的職能是輔助性的,需要通過立法列舉,國企的設立與運作尤其需要作為例外事先立法通過。我國的民企的市場進入方式是:政府允許進入多少,你才能進入多少。最近的大量“新36條”實施細則同樣反映了這一統製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