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GDP增長7.8%。在已經公布半年報的25個省份中,天津增速仍高居14.1%,重慶(14.0%)和貴州(14.0%)並列第二。分地區看,上半年GDP增速呈現“西快東慢”的格局。從排名可以看出,在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區GDP增長率普遍高於10%,而東部地區大部分在10%以下,隻有天津(14.1%)和福建(11.4%)超過了此線。
通過對這些省市GDP增長的比較和對其動因動力機製的思考,我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西部充分發揮了後發優勢,將自身在城鎮化和工業化比率、質量和兩化融合度上的劣勢轉變為促進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從而將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互動變成了實現自身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因。這也是張德江定調重慶發展,要求產業群、城市群協調發展的根本原因。下麵筆者以兩江新區這個西部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為樣本,略論一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互動對於推動西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城鎮化是人口持續向城鎮集聚的過程,是世界各國工業化進程中必然經曆的曆史階段。據中國大陸市長協會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達到6.9億人。該書預計,今後一段時間,中國城鎮化進程仍將處於一個快速推進的時期,到2015年城鎮化率達到52%左右,到2030年達到65%左右。而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編製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提出,2020年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要超過45%。
作為“統籌城鄉綜合改革試驗的先行區”,充分發揮自身在體製、政策、區位及其他要素上的優勢,努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化’互動,統籌城鄉,這是兩江新區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將兩江新區作為重慶第四次黨代會後調研的首站,在位於龍興工業園的和合家園新型安置房小區,張德江仔細了解拆遷安置、房價補償和民生保障情況後指出,兩江新區要積極探索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城鄉服務均等化的新路子。
在兩江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過程中,新型工業化是核心。當前,以新技術、新能源廣泛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引起製造模式、生產效率、產業格局、服務方式等全方位的變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導致我國工業處於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與新興市場國家低成本競爭的“雙重擠壓”之下,國際競爭空間日益被壓縮。為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兩江新區從工業化的角度做了四項重點準備:一是推進優勢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形成了汽車產業組團,物流產業組團,裝備製造組團,高新產業組團及高新軍工產業組團在內的五大產業發展組團,有效地推動了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二是注重裝備製造業這個“工業之母”,特別是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這個工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與基礎,隨著北車集團西南產業基地、中航集團、華渝機電產業研發項目以及一係列工程機械及重型機械製造產業的入駐,兩江新區的裝備製造業已頗具規模;三是注重打造實體經濟,尤其是大力發展低碳節能等新興產業,並致力於打造國有、民營和“三資”企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四是培養創新精神和總部經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強在整個產業鏈上的競爭力和優化產業結構。
在兩江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的過程中,新型城鎮化是依托。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兩江新區致力於通過對城市建設的科學布局,在新型城市化的建設過程中,讓產業發展所創造的經濟資本轉化為和諧資本。一是做好保障性住房體係建設,至2013年將布局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農民安置房,並注重統籌破解群眾安居樂業問題,比如和韻家園處在魚複工業園核心區,且配套修建1.5公裏的商業街,安置群眾可亦工亦商,就地實現就業;兩江新區公租房建設以產城融合為理念,把“靠近基礎設施、靠近原住民、靠近產業”作為兩江新區公租房規劃設計的一大原則,力求通過公租房建設,解決入駐企業職工的住房問題。二是做好就業培訓體係建設,新區將為農轉城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訂單培訓、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靈活就業培訓。三是推動戶籍改革,全麵落實好38萬轉戶進城人員的就業、住房、養老、醫療、教育等5大政策。四是打造世界級園林生態新區,兩江新區正按照高水平打造500平方公裏、500萬人口大城市的目標,著手編製教育、文化、醫療、旅遊、房地產等領域的發展專項規劃,努力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宜居新區。
兩江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雙輪驅動和協調發展,對於推動出口、內需、投資這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兩江新區通過吸引和推動各方投資,促進了工業化的發展,而工業化的發展增加了就業人口的購買力並帶動了就業,同時也積累了資金並推動了城市各方麵的發展,從而較好地避免和解決了困擾了很多地方的城鎮化發展不科學所帶來的就業不足、貧困人口增多等問題,此外,兩江新區還通過在工業化過程中結合交通和區位等要素條件的改善,積極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而均衡協調可持續的城鎮化也為兩江新區的工業化提供了內需市場、人力資源以及投資和發展環境,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由此,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外經濟持續下探的背景下,重慶兩江新區實現GDP(地區生產總值)725億元,同比增長18.4%。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9個百分點。出口爆發式增長,上半年進出口總額91.33億美元,占全市36.5%,同比增長2.6倍。累計簽約項目153個,合同投資總額575.13億元,實際利用資金544.75億元,同比增長37.3%。實際利用內資476.63億元,增長54.5%,占比89.1%,墨西哥尼瑪克、日本旗勝、瑞士皮拉圖斯固定翼飛機以及16家央企等項目成功落地,洲磊LED等一批項目啟動。同時,按照規劃,在“十二五”期間重慶市新增330萬就業崗位的目標中,兩江新區將為全市提供1/3以上的就業崗位。在全市實現500萬農民工轉戶進城的戶籍製度改革目標中,兩江新區還將通過安置征地農轉城人員、吸納進城務工人員等措施,接納全市1/5 以上的農轉城人口。
兩江新區兩化‘互動’發展的過程中,工業化是核心,城鎮化是依托,協調互動是關鍵。有三個問題尤須注意,一是要特別處理好農民市民化的問題,如何讓久已適應於農村生活習慣的中老年轉戶農民能適應好小區的生活環境,需要積極探索,尤其是做好物業公司的針對性培訓,打造小區的和諧生態;二是繼續堅持招商選資,吸收過去沿海發展中的一些經驗教訓,將高能耗、高汙染型企業擋在新區門外;三是在產業規劃和城市規劃上要繼續立足長遠,特別是要注重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優化城市的功能,比如對低空通用飛機在新區未來的普及率有所預期,提早在城市規劃上進行斟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