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已是淩晨1時,自治區商務廳廳長劉樹森一行人乘坐的飛機剛剛降落南寧吳圩機場。從馬來西亞吉隆坡返回的他們,神情疲憊,但仍掩不住心中的激動。
幾個小時後,商務廳法規處處長韋朝暉已出現在辦公室裏開始撰寫此行的總結。電話裏,她大聲跟記者說:“此行收獲很大,超額完成任務!”
她說的收獲,是關於中馬兩國共同籌建關丹產業園區,為中國、特別是廣西的企業和資金進入馬來西亞,打造一個更便利、更迅捷、更友好的平台。
“廣西企業‘走出去’,已經從單純的企業自身成長需求,上升為自治區乃至中央政府層麵的工作範疇。這與廣西當前開放發展的經濟與政治大勢分不開。”商務廳對外經濟合作處劉啟博士如此評價。
廣西企業,正加速起航,駛向波瀾壯闊的世界大舞台。
“走出去”,是企業發展的又一段新航程。走出去的桂企,有怎樣的故事?收獲了什麽?短板在哪兒?有關各方,又該如何扶上馬、送一程?
出去,躍入潛力無限的藍海
走出去,到國外開拓資源新版圖,廣西企業演繹了一個個“經典之作”。
欽州是中國主要的鈦礦集散地之一,當地鈦礦貿易與加工的“一哥”是一家民營企業——廣西欽州市嘉華礦業有限公司。
“除了越南,在印度、斯裏蘭卡等幾個國家,都有我們的礦業基地。”在8月5日的采訪中,嘉華礦業總經理鄧世康說,“同時,我們在越南早已建立起鈦礦深加工生產線。”
不僅是嘉華礦業,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已在柬埔寨、老撾、南非等國家掌握潛在價值超過5000億元的有色金屬資源,明陽生化集團在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開拓木薯原料基地……
走出去,“攻城拔寨”擴張全球市場份額,是廣西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另一目的。
1月31日,柳工成功收購波蘭HSW公司工程機械業務單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在波蘭最大的投資項目。
“柳工的全球市場布局,需要在歐洲擁有研發、生產和製造的基地。”柳工總裁助理兼國際營銷事業部總經理羅國兵說,HSW在東歐的銷售網絡,是吸引柳工的因素之一。
除了柳工,還有上汽通用五菱、玉柴等桂企,相繼在印度、在波蘭、在南非等國家“安營紮寨”。從市場被外資占據,到出擊海外搶占市場,十幾年的時間裏,廣西企業“扭轉乾坤”。
“‘走出去’,就是企業為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尋找發展新‘藍海’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廣西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係教授李欣廣說。他同時表示,當前廣西優勢產業“走出去”正逢“黃金期”和“加速期”。
商務廳提供的數字印證了這一說法。
2007年至2011年,廣西對外投資合作實現“兩個翻兩番”,即對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由6829萬美元增加到3.99億美元,增長5.8倍,年均增長4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由1.2億美元增加到6.5億美元,增長5.4倍,年均增長65.7%。
進入2012年,廣西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1-5月,累計批準企業境外投資24個,協議總投資額4.34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4.2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猛增147.7%。
動起來,為“入海”保駕護航
並非所有的境外投資都是一帆風順。玉林市一家戶外用品生產企業,就因對外國法律規定理解有誤,導致投資項目半途被叫停,不僅海外辦廠的計劃受挫,還損失了不菲的前期投入。
“事實上,許多企業在境外投資中,都麵臨著信息不透明、融資難、無法投保等難題。”自治區發改委外資處一位負責人表示。
去年5月,自治區政府頒布《關於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見》。這是廣西第一次出台有關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指導性文件,旨在為廣西企業在海外投資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實施意見讓我們深受鼓舞。”鄧世康說。眼下,嘉華礦業正進一步加快在國外礦業市場的“攻城拔寨”,並與全球著名化工企業荷蘭阿克斯諾貝爾合建鈦白粉生產基地。
讓鄧世康、羅國兵們更有信心的是,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東盟地區已成品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逐步深入……廣西與世界不斷融合已是大勢。
此背景下,為廣西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成為廣西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近年來,廣西著力培育“走出去”企業,先後組建了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有較強實力的大型企業,從政策、服務等方麵重點扶持以廣西柳工集團、廣西農墾集團等為代表的一批排頭兵,打造了“走出去”的“企業艦隊”。
此外,廣西還鼓勵廣西水電工程局、廣西建工集團等工程承包和勞務企業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強強聯合,共同開拓國際工程和勞務市場。
更為突出的是,在政府的牽頭主導下,廣西企業“抱團”出擊,在海外建設“走出去”的“船舶基地”。比如由廣西農墾集團承建的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有17家中外企業與合作區項目公司簽訂了入園投資開發協議。
而在短短4個多月時間裏,馬中關丹產業園建設的迅速推進,更是體現了在兩國政府共同助推下,廣西企業乘風破浪“走出去”的速度。
今年4月1日,在欽州市,中馬兩國總理提議:創建“馬中合作產業園”;
6月15日,在馬來西亞布特拉加亞市,《關丹產業園合作協定》簽署;
緊接著的兩個月時間裏,自治區商務廳有關人員三進大馬,雙方深入討論產業園的管理、經營、投資及產業模式,力圖盡早開園、盡早運營、盡早收獲、盡早見效。
“這是中馬兩國合作的一個重大項目,將對廣西企業‘走出去’起到重要的推動和示範作用。”韋朝暉說。
駛向前,是沒有止境的航程
羅誌明,在廣西、廣東和湖南闖蕩連鎖酒店業多年的南寧籍企業家,手握一筆資金,看中東盟國家的發展前景和資源優勢,欲前往投資卻無從入門。
對國外市場實在是一知半解,不敢輕易前行。”他對記者說。
這說明我們主管部門要做的工作仍很多。”商務廳對外經濟合作處黃致表示,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因此,做好相關組織和服務工作,也是相關部門和組織永不能停的動作。
廣西企業的最大優勢,在於身處對東盟開放前沿和橋頭堡,與周邊東盟國家有著天然的地緣和人文“親近感”。
同時,因先行一步,廣西在重工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有色金屬、建材、製糖等產業上,也比周邊國家有著生產、技術和管理等方麵的優勢。
然而,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黃煥升表示,廣西企業“走出去”能力仍然欠缺。
一是企業實力不強。廣西外經企業資本實力不強,投資能力不足,對外投資的經驗不多,獲取信息的能力較弱;二是跨國經營能力不足;三是部分企業對“走出去”重要性認識不足。
為此,業內人士進言,應當從以下幾點為桂企“走出去”開方子——
鼓勵優勢產業集群式“走出去”。打造海外重點製造業基地、能源供應基地等,規避企業單打獨鬥所麵臨的各類非市場風險。
更多地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及不少東盟國家大興基礎設施建設的時機,積極探索建設-經營-移交(BOT)、公私合營(PPP)等國際通行方式,開拓工程承包業務。
在自治區及各市層麵設立“走出去”專項資金。同時,大力支持企業爭取並用好用足國家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等各類國家政策性資金。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強與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的合作,拓展融資渠道。
為企業提供更多信息服務,做好境外安全風險防範工作。幫助企業深入認知和更好把握國際市場,熟悉國際慣例、通行規則,並協助企業在當地開展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