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於一次又一次的嚐試,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是不懈的努力與堅持。”這是完成挖掘機散熱技術研究項目之後,小挖研究院動力所每一個成員的體會。
值得欣慰的是,項目完成後,散熱技術已成功在SY55、SY60、SY65、SY75、SY95、SY135等8000多台挖掘機上運用,成效顯著,為公司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朝氣蓬勃的三一重機動力所
“去年夏天我們很忙”
“2011年的夏天,我們很忙。”回憶起那個炎熱的酷暑天氣,項目成員李紅燕十分感慨。
研究散熱技術,是一個相當精細化的工作,因為任何一個細節的變化都可能給散熱器的性能帶來影響。因此,項目小組必須火眼金睛,抓得住任何細微的變化,也要耐得住性子,對散熱器的結構尺寸、散熱器的水道、風道及上下水室,甚至對散熱翅片的形狀、波距、排列等進行細致的分析。
而更大的挑戰和考驗在於,每一次散熱器的結構改變後,都需要裝機進行熱平衡實驗,去驗證其散熱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提升了多少。
“驗證一台挖掘機的散熱性能是否足夠好,就要在最熱的天氣、在最烈的陽光下,進行熱平衡實驗。”對於實驗的艱難,項目組的關鍵成員王岩深有體會。關於散熱器的結構設計變化、相關實驗安排及結果分析,基本都是由她負責。
於是,在去年天氣最熱的時候,總是會看到項目組的成員,提著工具箱,抱著一堆傳感器,在烈日下布置線路,進行各項操作實驗。
由於測試基本都在“晴朗的夏天”進行,這個團隊的成員基本都成了“黑人”。王岩雖然是女生,但因每一次的實驗現場總是少不了她,所以曬得尤為突出,那時候,團隊成員經常會調侃:“2011年的夏天,王岩是一個非洲人。”
在挫折中站起來
作為本項目的直接領導人,小挖研究院副院長彭雙成,一直關注著整個項目的進度,不管天氣多麽炎熱,彭雙成都要親自到試驗場察看實驗進展情況。對此,王岩印象深刻。
有一次,項目組正在對散熱器的結構作一些調整。理論計算時,散熱效果非常理想,但在做好新的散熱器,頂著烈日做完試驗後,測試結果卻與預期相差太遠。考慮到試驗的誤差,項目組重新進行了試驗,然而測試的結果仍然不理想,這給整個團隊成員帶來了極大的挫折感。
得知這一情況後,彭雙成及時出現,給大家鼓氣,與團隊一起分析了散熱器的模型,並親自到試驗現場檢查,幫助大家找出問題所在。他還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議,明確了改進的思路和方法。
最終,通過對散熱器翅片及上水室大小的整體改進,項目組成功將水溫降低5℃左右,達到散熱能力提升的目標。動力所所長陳長春表示,散熱器的性能提高,一方麵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高溫故障,從而減少了服務工程師的維修費、差旅費、油費及配件費等。另一方麵,使得一些受高溫影響的配件,如油缸、馬達、發動機、散熱器、油門控製器、電器電路的壽命得到了延長,為客戶帶來了切實的利益。這讓整個團隊備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