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湘軍”享譽全國,湖南如何邁上文化強省的道路?農業大省怎樣在工業領域突圍?中部湖南怎樣通達南北,貫徹東西……對於這些疑問,10年間,湖南人探索的腳步不曾停歇,三湘熱土奮進“求解”的鼓點聲聲激越。
“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這句俗語陳述的是湖南人具有的一些特質。這樣的精神“因子”又怎樣推動湖南前進?請看3個湖南故事。
出版湘軍
改革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出版湘軍”領軍人物、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的個人經曆頗具傳奇色彩:做過大學老師、酒店老板、報紙媒體人。如今他最心儀、最鍾愛的還是出版業。
2007年接任湖南出版集團“一把手”的龔曙光,帶領湖南出版人取得了一番頗為輝煌的戰績:去年,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0億元,比上年增長20%;利潤7.3億元,比上年增長39%;中南傳媒全年營業收入58.57億元,同比增長23%。
總結過去10年湖南出版產業發展,龔曙光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改革。2010年10月28日,這個日子龔曙光牢記於心,脫口而出。這一天,由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改製而來的中南傳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天,以“多介質、全流程”為概念的中南傳媒創造了多項紀錄,一舉成為市值過200億元的中國出版傳媒板塊龍頭股。
中南傳媒主動出擊,布局數字出版的產業格局:與華為公司共同注資3.2億元重組天聞傳媒,打造數字出版平台、電子書包基地;與中國聯通合作打造聯通悅讀基地,成為數字圖書精品閱讀的唯一內容運營商;與中國移動合作共建覆蓋全省各縣市的手機報網絡……
通過改革,成為出版走出去的領頭羊。今年2月6日下午,中南傳媒與法蘭克福書展戰略夥伴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包括資源共享、版權交易、出版培訓、業務交流等方麵展開全方位合作。這標誌著,中南傳媒在走出去方麵又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不改革,自身的身份、體量就無法評估;體製不能與市場對接,發展理念就不會與時俱進,更無法與國際市場平等對話這是龔曙光最深的體會。
競爭贏得市場話語權
如今,提起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定繞不開湖南。
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20大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其中湖南企業實現的總銷售額約1700億元,占全國1/3以上的市場份額,穩居全國第一位。
從長沙黃花機場到市區不足15公裏的範圍內,聚集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三駕馬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
麵對這樣的同城同業競爭,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很“享受”。
992年,“教書匠”出身的詹純新毅然帶領7名員工、借款50萬元創辦了中聯重科,邁出了中國科研院所改革具有標杆意義的一步。
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0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中聯重科角逐競爭場遞交的答卷堪稱優異,而它僅是湖南機械工程行業的一個範例。10餘年來,以中聯、三一為代表的湖南工程機械企業保持了60%左右複合增長率,45倍左右的投資回報率,產品遠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用詹純新的話來說,競爭逐漸內化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技術創新不斷升級。在湖南,幾家標杆企業你追我趕,66米、72米、80米、86米……“中國泵王”的高度不斷被刷新;引領行業不斷進步的全球最大塔機、大噸位挖掘機、瀝青攤鋪機等新產品、新技術如雨後春筍般輸往全國,走向世界。
國際化道路不甘人後。2008年,有著8次成功並購經驗的中聯重科聯合其戰略投資者,斥資2.71億歐元,獲得了賽法100%的股權;今年春節後,三一重工宣布收購全球混凝土泵第一品牌、號稱“德國大象”的普茨邁斯特,上演了一曲龍象共舞的開年大戲。
這樣的競爭對話,在長沙不斷上演,人們開始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