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麵運行良好,但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山東三嶺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重型汽車內飾件生產企業,市場份額一度達到80%。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正在困境裏的中小企業,解剖它的突圍之道。
山東三嶺集團的汽車內飾件生產車間,深夜的11點多鍾,整條生產線一片忙碌,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生產。
夜間生產並不是加班加點,而是因為企業的訂單少的可憐,還不到高峰時期的20%。
山東三嶺集團內飾公司總經理王誌強說,工業用電白天是1塊3毛6一度,晚上是3毛3,這樣算下來一個月光電費就相差20多萬。按照目前的訂單量,省下這20多萬,才能達到盈虧平衡。
三嶺的困境正是目前製造業的真實寫照。上半年,山東10363戶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而實現利潤卻下降了21.4%。從去年四月份開始,國內重型卡車和工程機械迎來了寒冬,三嶺的訂單也迅速下滑,而原材料、用工和融資成本又不斷上漲,成為壓在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
山東三嶺集團公司董事長倪國嶺說,他們生產能力有,技術有,設備有,他們這個平台不能坐以待斃,不能這麽等死,怎麽辦?想辦法,千方百計找市場。
談起開拓市場的打算,倪國嶺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展示了這些小巧的“甲殼蟲”,這就是三嶺集團新投產的新能源電動三輪車項目。
山東三嶺集團新能源公司技術部部長方豔豔說,他們這款電動車的結構設計比較合理,就是在打死彎的情況下也不易側翻,車的棚子是采用德國進口武警防盾牌用的材料,用鐵錘砸都不會壞的,所以說這款車的安全性能比較高。
選擇三輪電動車切入市場,三嶺集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製造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山東低速電動車卻同比增長74.8 %,相關的扶持政策也正在加緊製定,市場前景看好。目前,兩輪電動車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電動汽車隻有大企業可以生產;而既安全、又能遮風擋雨的三輪車是老年人最理想的代步工具。
山東三嶺集團公司董事長倪國嶺說,這個車需要的部件,和產業是緊密相連的,它也有內飾,它也要座椅。這些部件現在有積壓的材料,他們把這個材料消耗了,要是減少1000萬庫存的話,他們1年就可以減少100多萬的財務費用,使企業的周轉能夠活起來,這是最好的一個捷徑。
堅守主業,尋求突破。在延長產業鏈的同時,三嶺的另一個突圍方向就是把產品做“高”,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目前,企業自主研發的氣囊座椅已經批量生產,它具有對人體姿勢的自適應功能,專為國外豪華客車、高端重卡和工程機械配套。
山東三嶺集團汽車座椅公司技術部副部長鄧金明說,這個座椅比飛機上的航空座椅科技含量還要高,售價在一萬元左右,而市場上銷售的普通座椅價格隻有幾百元左右,它們之間的利潤是無法比擬的。
中小企業約占全省企業數量的99%,是擴大就業的主力軍。現在,經過一年多的艱難抗爭,終於有了突破口,企業對恢複元氣又樹立了信心。
雖然配套為主是山東發展中小企業的基本思路。但麵對共同的困難,中小企業也要千方百計開拓市場,加強研發,促進產品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