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前7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7月當月實現利潤3668億元,同比下降5.4%。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已經連續4個月同比出現下降。
主營收入增長10%
自3月同比增長4.5%後,工業企業利潤從4月份開始陷入持續同比下降的狀態,5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降幅達5.3%。在6月份降幅收窄後,7月再次惡化。
分析人士認為,企業利潤下降與整個經濟狀況不景氣以及成本上升有關,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跌破8%。
招商證券分析認為,目前企業處於一個普遍去杠杆和減虧的進程中,受此影響,工業企業用工人數的同比增速繼續下滑。企業盈利未來走勢取決於政策走勢和總體需求的變化。從未來政策展望來看,如果總需求在三季度內逐步企穩,則企業盈利可能在四季度見底。
從成本方麵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9891億元,同比增長10.6%。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4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36%。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此前表示,企業的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一直保持穩定,財務費用在今年上半年的比重有所上升。與此同時,企業稅費在2009年上升後並沒有下降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為企業減稅。
石油加工業盈利轉虧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7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超過12%,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7847億元,同比下降12.2%;而私營企業及集體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其中,私營企業實現利潤8187億元,同比增長15.5%。
魯政委此前稱,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重化工業行業,與“鐵公基”密切相關,此前經濟“踩刹車”時,調控政策主要集中在“鐵公基”項目,對國有企業利潤影響大。
分行業來看,除通用設備製造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和黑色金屬冶煉業外,其他行業利潤增速均出現不同幅度回升。
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近期財報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企上半年淨利均告下滑,中石化下滑最多,同比下降41.1%。對於淨利下降原因,油企認為是原油價格上漲致成本增加;以及成品油價格調整不到位,導致公司業績受煉油業務虧損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