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位於馬鞍山開發區南區的華菱單班年產五萬輛重卡項目衝壓、焊裝、塗裝車間建成並正式投產,至此,該項目四大生產工藝全部建成投產。
該項目是華菱星馬汽車集團“十二五”發展規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該項目四大工藝的全麵建成投產,使華菱重卡的產能得到極大提升,可實現單班年產5萬輛、雙班年產10萬輛重卡的生產能力,為華菱重卡進入第一梯隊掃清了障礙。
該項目於2010年6月正式動工,總投資11.84億元,總建築麵積14萬平米,包括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及相關輔助設施,其中總裝生產線已於2011年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該項目在設計理念上體現了先進性、節能環保、人性化、高效率和信息化等特點,廠房采光性好、安全係數更高,工人工作環境大大改善,很多工藝及設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是國內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重型卡車生產基地。
車身衝壓生產工藝包括4條衝壓生產線和2條開卷飛剪線,4條車身衝壓線由20台500T-2400T不同噸位大型壓力機組成,形成立體化衝壓,壓機均為國內知名品牌的數控閉式四點機械壓力機,其中2400T的壓機為國內最大的多連杆機械壓機,四條衝壓線可以實現各種衝壓件合理選用生產線,降低能耗,在整個國內商用車行業中是最先進的。台灣引進的開卷飛剪線用於下料,可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生產效率及下料精度。行車均為德國進口的安博葫蘆歐式結構,安全可靠。
焊裝工藝包括兩條全自動柔性焊接生產線,一條生產星凱馬係列車型,一條生產華菱重卡和華菱之星係列車型。主焊接線全線自動化生產,55台日本FANUC、NACHI機器人完成點焊、工件搬運上線工作,自動化率達到100%,保證了白車身強度要求及尺寸穩定性,為國內重卡焊接生產線樹立了標杆。焊接分裝生產線有200餘台套焊接夾具及400台套焊接設備,工位間工件輸送采用摩擦線、吊具等方式搬運,以減輕勞動強度;車門成型采用液壓包邊專機,操作方便,成形性好;輔助焊接設備多采用德國KOCO螺柱焊機、美國GRACO膠泵、日本Panasonic焊機等國際著名品牌;同時,駕駛室縱梁總成等關鍵工序采用中頻逆變一體式焊鉗等節能、環保、焊接性能優秀的先進焊接技術設備。
塗裝車間由大型二層立體鋼結構廠房組成,局部設置三層。塗裝工藝由前處理陰極電泳係統、烘幹係統、文丘裏噴漆係統和先進的機械化輸送係統等組成,主要設備選用國內外一流產品,關鍵設備選用國際頂尖產品。前處理電泳線采用積放鏈輸送方式,槽體采用船形槽封閉式結構、噴浸結合的處理方式,可實現全自動生產。前處理材料采用國內先進的無鎳磷化產品,有效保證了磷化膜的質量並且環保無重金屬汙染,電泳漆采用國際知名品牌,安全環保且利用率高。烘幹采用∏型烘幹室,膠烘幹采用直通式烘幹室;采用熱風循環的加熱方式;烘幹熱源為天然氣,廢氣直接燃燒餘熱實現二次利用,環保高效。噴漆線選用20多台德國杜爾全進口噴塗機器人,可完成中塗、麵漆多色係全自動噴塗,確保車身優質的外觀質量。為保證塗裝產品質量,車間設置了Audit光源室,保證每一輛車身的外觀質量都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手工操作室的每個工位室體輸送新鮮空調風,夏季製冷,冬季加熱,保證操作工有良好的工作環境。
總裝工藝由兩條對稱的組裝線組成,可實現雙線同時生產。整車輸送線分單鏈輸送係統和台車返回係統,單鏈輸送係統台車可以和牽引鏈實現自動分離,並通過頭尾的升降機實現台車的自動上升和下降;返回係統采用積放輸送形式,可以實現台車快速有序的返回,同時對台車的數量要求比傳統輸送形式要減少1/3。同時整車輸送線單鏈輸送係統采用爬坡式結構,降低了底盤作業高度,並在爬坡段使用機械手和擰緊機安裝輪胎,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優化了裝配工藝。油液加注采用集中供油係統,通過在車間外部對多個油品建立油庫,采用管道集中輸送到裝配工位,保證了作業現場的幹淨整潔。尾氣收排係統采用室體式結構,使車輛在收煙房內進行發動調試,從而解決了車輛尾氣收排的難題。車間還設有先進的ANDON係統,這是一套汽車生產綜合信息管理和控製係統,能夠實現快速的信息傳遞、物料呼叫、設備管理、設備數據采集、實時問題顯示、統計分析、可動率管理、報表生成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