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熟練工人和高技術人才,以及完備的產業基礎正成為中國新的綜合優勢,跨國公司看好中國西部
“外資高端製造業正在向中國轉移,這是一個趨勢。”9月5日,英特爾中國區執行董事戈峻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年來,受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一些外資企業將製造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區。但在低端製造業外遷的同時,一些外資高端製造業正在加快向中國轉移。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前不久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中國排在第一位。大量的熟練工人和高技術人才,以及完備的產業基礎正成為中國新的綜合優勢。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轉向內需拉動,以及刺激國內需求增長等諸多政策的實施推進,中國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這也吸引著外資高端製造業加快投資。
采訪中,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開始把目光投向西部,投向成都。2002年,世界芯片巨頭英特爾決定在中國投資興建其全球第二個芯片封裝測試工廠。到現在,英特爾成都工廠是英特爾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中心之一,芯片組和移動芯片產量約占英特爾全球總產量的一半。
“當初來的時候,我們考察了成都的環境,覺得一部分環境確實滿足了我們的需求,但有一部分還是在冒險。成都位於中國西部,能否承擔起這樣的任務?當時公司內部有激烈的爭論。”戈峻說,當時成都在IT方麵的人才儲備、物流方麵的發展還不完全具備公司的要求。但轉念一想,最先進來可能就會最先獲益,雖然有風險,但最終還是決定投資西部,投資成都。
沒想到英特爾當年看似比較冒險的舉動,如今成就了他們在中國大地上繼續紮根下去的一棵重要棋子,一個重要步驟。
戈峻說,10年之後,我們發現成都確實打造了一個IT完整的產業鏈。10年前,成都空港貨運站70%的國際貨運是服裝和農產品。
此外,成都IT市場價格指數成為北京、深圳之後的全國第三個IT市場價格指數,成都還將用五年時間建成全球最大的雲服務和終端產品製造基地。繼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區之後,中國IT產業的“第四極”,在成都將成為現實。
今年以來,博世、通用、西門子等一批歐美企業都開始在成都投資建設高端製造工廠,生產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領域的先進產品,這讓在成都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了217家,也使成都上半年的工業增速超過全國20多個百分點。
“對高端製造業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趨勢。”聯想全球製造副總裁莊柏逸(John Egan)9月5日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外資高端製造業向中國轉移的過程中,中國西部受到了格外青睞。
相比英特爾,聯想還是比較年輕的公司,去年才到成都。莊柏逸說,對於聯想來說,來成都是一個戰略性投資,因為聯想在中國的發展非常快,聯想的部分業務也開始從東部和沿海城市轉移到中國西部,現在這部分業務在成都已經開始發展起來。
此外,戴爾、德州儀器、富士康、聯想等國際IT巨頭也紛紛在成都設廠,成都順利地承接了全球IT產業轉移,從前端研發、後端生產、末端市場“三足”同步的完整產業鏈,整體在向成都轉移。
國際巨頭為何爭相落戶成都?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敬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麵: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教育體係,高效的服務型政府,還有成都安逸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占中國國土麵積72%的西部,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500強企業中有近一半選擇西部,是考慮通過到西部來,降低其綜合成本,提升經濟效率,未來的西部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分量將會更重。
莊柏逸告訴記者,就他觀察,中國西部地區的製造業有著無限潛力,從目前發展就可看出,中國西部的發展速度已經趕超了東部沿海地區,已然成為中國GDP增速最快的區域,中國西部的巨大發展潛力也得到了國際資本的普遍認同。
毫無疑問,西部已經構成對跨國公司的巨大誘惑。但在誘惑背後,卻也存在困惑。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如何讓更多的製造業企業西移,如何提高高端製造業的比重,如何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轉型升級,讓西部製造成為西部“智造”,都在成為成都乃至整個西部麵臨的迫切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