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終於如願以償。
8月3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以促進兩國經濟往來。或許是巧合,就在同一天,濰柴動力便以7.3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8.85億元)創下了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投資紀錄。按照所達成的協議,濰柴動力將收購德國凱傲集團25%的股權和下屬林德液壓70%的股權。
默克爾此行的目的是向中國兜售歐債,希望借助中國解困歐洲經濟。而濰柴動力的投資對於資不抵債、出現虧損的德國凱傲集團以及股東高盛來說,更是雪中送炭。
不過,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兩麵性:經濟形勢一片蕭條使並購有抄底之利,但同時這也讓譚旭光“5年100億”的液壓產業目標麵臨著難以實現的挑戰。
高盛的算盤
9月3日,譚旭光與高盛董事亞曆山大並肩站在了同一個平台之上,向全球宣布結成戰略聯盟。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濰柴動力從高盛手中以4.67億歐元收購德國凱傲集團25%的股權,並以2.71億歐元控股其下屬公司林德液壓70%的股權。
這筆巨額投資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的並購案,不過濰柴動力卻隻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與高盛的談判。從表麵上看,收購價格也有著抄底之利。
以生產叉車等商用車見長的凱傲集團是歐洲商用車市場的領導者,年銷售額超過46億歐元,全球行業排名第二,僅次於豐田。2006年,KKR集團與高盛以40億歐元的價格買下凱傲集團,意圖打造一個能夠超越豐田的帝國。
按照當時的價格,凱傲集團25%的股權就高達10億歐元之巨。可如今,賣給濰柴動力卻隻有4.67億歐元。相比而言,股東高盛似乎有些“清倉處理”的意味。
不過,一向以精明著稱的高盛不會輕易做賠本的買賣。這次“打折出售”的背後也顯現出德國凱傲集團資不抵債的窘境。根據德國凱傲集團的財報顯示,該集團淨資產截至2011年為-4.88億歐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達到-5.32億歐元。2011年度淨利潤為-9292.6萬歐元。
當初,同為世界頂級投資機構的KKR集團和高盛在買下凱傲集團後就為其製定了在歐洲上市的計劃。可是,從那時起,受歐洲經濟一片蕭條的影響,凱傲的業績指標卻始終止步不前,距離兩大股東“投資—上市—套現”的想法反而越來越遠。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07年凱傲集團年收入約為43億歐元,可到了2011年也隻有44 億歐元,甚至出現了虧損。這使得KKR集團和高盛“投資投成了股東”。
在高盛派駐凱傲的董事亞曆山大眼中,濰柴動力能夠幫助凱傲繼續開發中國的市場,特別是在叉車方麵,有利於大幅度提升公司業績。而凱傲集團CEO高登更是直言不諱,與濰柴動力的合作,就是為了更好地進入中國的市場,在中國謀取25%的市場份額,以此幫助凱傲實現上市。
KKR集團和高盛資本合夥人公司均表示,濰柴動力支付所有資金將全部保留並用作對凱傲的投資用途,不會提取任何現金。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表示,這筆投資將使德國凱傲的負債從27億歐元縮減到20億歐元,有利於日後順利實現上市融資。
根據協議內容,如果濰柴動力幫助凱傲集團在日後成功IPO上市,濰柴動力有權選擇增持凱傲股份至30%,並有權進一步增持凱傲液壓業務股份。
國都證券分析師豐亮認為,KKR集團和高盛都是投行出身,是財務型的投資者,上市融資、變現退出是其慣用的路徑。盡管低價賣出部分凱傲股權,但如能通過與濰柴動力的聯合,盤活凱傲集團整體資產,實現上市融資、從容撤出,仍會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濰柴的液壓夢
在此次並購中,濰柴動力一共收獲了兩部分資產:一是德國凱傲集團25%的股權;二是下屬林德液壓70%的控股權。顯然,兩塊資產互為條件。
以譚旭光的個性,僅僅參股25%當然無法滿足其要求。盡管投資的大部分是用來購買凱傲集團的股權,但正如他向記者所說的,控股林德液壓公司對於濰柴動力更為重要。
林德液壓是凱傲集團旗下林德物料搬運公司的液壓業務部門,主要從事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閥門、齒輪等產品的開發、製造、生產、銷售市場開發和服務。
毋庸諱言,收購的液壓業務與濰柴動力核心產業發動機關聯性並不高。不過,從2007年,濰柴動力就停止一切規模性擴張,轉而進行戰略性投資。從譚旭光收購法國零部件企業博杜安公司到今年收購製造遊艇的意大利法拉帝公司,便可見一斑。
在譚旭光的設想中,濰柴動力將把林德液壓的技術引入國內,並在濰坊投資建廠,一方麵改變高端液壓產品大多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麵,爭搶國際巨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麵,林德液壓在濰坊的工廠可以利用低成本的優勢,返銷德國凱傲集團,幫助其降低叉車成本,增強競爭力。
根據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2012年全球及中國液壓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得益於金融危機後啟動的大規模投資計劃,中國液壓行業在2010年和2011年發展迅猛,2011年液壓行業產值達到436億元,同比增長24.2%。目前中國液壓行業銷售額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但國內產品隻能滿足中低檔配套的需求。
此前,林德液壓在亞太市場的銷售一直是由依靠伊頓液壓的銷售網絡和分銷渠道,林德液壓隻是在該地區提供應用支持、技術服務等。2011年林德液壓在全球的收入僅為2.76億歐元。
目前,中國高端液壓件市場巨大,約占全世界市場的12.5%,位居美國、日本、德國之後,排第四位。
按照譚旭光製定的規劃,即將投建的中國工廠將實現5年1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未來5至10年在液壓領域再造一個濰柴動力。根據濰柴動力2011年財報顯示,去年濰柴動力實現銷售收入600.1億元人民幣,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銷售為431億元,占比達71.82%。其主營業務包括柴油機及配套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維修等。
事實上,早在2010年,濰柴動力已收購一家位於山東青州的液壓件工廠。這家工廠一直在全球領域尋求合作方,提升技術水平。
9月3日,在濟南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到場的青州市市長韓幸福對於未來的液壓工廠是否會落戶濰坊青州笑而不答。
對於中企在德的最大並購,盡管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國內液壓高端市場的前景,但對“5年100億”的豪言壯語並不樂觀。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程機械等行業需求不振,使得液壓行業發展已經出現增速明顯下滑的現象。
盡管林德液壓引入中國,可使其搶占高端市場,但近兩年,Bosch-Rexroth、Parker-Hannifin、Kawasaki等諸多外資巨頭紛紛在中國擴建了廠房,加速爭搶中國市場。
其中,Bosch-Rexroth(博世力士樂)早在1978年就已步入中國市場。迄今為止,已在中國建立了四大生產基地,2011年該公司在中國銷售額也不過9億多歐元。而國內最大的液壓生產商恒立油缸在中國挖掘機專用油缸領域市場占有率為23%,其2011年收入也隻有1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