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也是企業並購重組的好時機,在中央政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指引下,歐洲市場正在接受來自中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需求的強勁增長,
北京時間周二,專注於中歐共同增長的私募股權基金A CAPITAL發布最新龍指數(A CAPITAL DRAGON INDEX),在國家統計局、商務部、聯合國貿易等專業研究數據計算基礎上,顯示盡管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相對放緩,但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企業對海外直接投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7%,顯示出價值鏈上遊轉移的需求增加,龍指數創下曆史新高2125點,超過2010年末的2069點紀錄。
歐洲成並購首選地
第二季度期間,自然資源類資產依然是中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首選,比較重大的交易包括中國石化斥資25億美元收購美國DEVON公司33%股權、兗州煤業斥資20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Gloucester公司,偏好資源類資產的並購交易規模占據整體交易投資的53%。
然而,從已經完成的交易數據顯示,在非自然資源類交易大類中,95%的工業和服務業領域投資交易發生在歐洲,比較大宗的交易包括三峽集團收購葡萄牙EDP公司21.35%股權、三一集團控股收購德國Putzmeister公司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Eutelsat公司7%的小股權投資,大型投資交易主要發生地在歐洲的德國、法國和葡萄牙。
“連續數個季度以來,歐洲始終是中國企業對海外直接投資的首選目的地,歐洲公司的互補性和資產質量,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加。”A CAPITAL董事長龍博望(Andre Loesekrug-Pietri)對記者表示,“十二五”規劃目標在2015年ODI達到FDI占比100%,從實際情況看,很多中國公司尚處於初涉海外直投並購,預計未來對歐洲的投資將繼續強勢增長。而且,考慮到歐洲市場始終向中國投資者開放,公司資產定價估值會日趨合理,中國企業對改善自身技術、品牌和客戶群等方麵附加值的戰略性需求也會增多。
統計數據顯示,按照交易額計算,2012年第二季度中國公司在對歐洲直接投資中的並購交易總額上升到超過50億美元,同期在北美市場的並購交易總額30億美元不到。
小股權交易趨勢明朗
龍望博分析,從現有統計數據中不難發現,小股權交易占總交易額的70%,首次占據主體,也進一步確認在2011年出現的該趨勢,而且國有企業始終占中國海外投資主流,“對於一些不供出售的優良資產,小股權投資作為有效的進入,同時減少整合及公眾接受風險的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按交易額計算,小股權投資正在趕超整體收購類型的交易,雖然從2012年上半年整體看來,整體收購型交易仍占多數,為交易總額的64%,但相比2011年上半年的70%,已經出現下滑。
此外,大藍籌公司中國石化、主權背景的中投和提供長期融資手段的清潔能源項目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的頻頻出手,奠定了國有企業仍是推動中國海外投資主要力量的現實。雖然在2011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項目數量上超過國有企業,占投資項目總數的60%。但是2012年上半年,民營企業投資的海外項目隻占總項目數的34%。
針對近日國家發改委批準總規模達萬億元人民幣的基建項目,龍望博表示,中國經濟將會受到正麵刺激,對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有幫助,這對於相關領域內中國企業實現“走出去戰略”、直接投資海外同樣也會產生激勵。與此同時,有策略性的海外直接投資,比如優勢互補的增值投資,也將會對中國經濟具有正麵的影響。海外直接投資作為策略手段,也將提升中國企業在本土和國際方麵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