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聯重科與印度ELETROMECH公司(簡稱“EM”)合資建廠協議在長沙正式簽署。據悉,該工廠為中聯重科第一個海外直接投資建廠的項目,其主營業務為塔式起重機。這是中聯重科繼2008年並購意大利CIFA後的第二個海外基地,也是其塔式起重機業務在海外的第一個基地。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高級總裁殷正富、中聯重科副總裁、海外公司總經理何文進、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總經理黃群、EM公司執行董事Mehendale先生及其夫人等出席簽約儀式。
從海外並購到海外直接投資建廠,中聯重科董事長、CEO詹純新表示,中聯重科依然在堅持走“裂變+聚變”的國際化道路,具體的方式則可以多樣,合資建廠就比較適合印度的經濟生態環境。
落子印度把握新興市場機遇
中聯重科此次簽約的印度合作方EM公司是印度最大的工程起重機製造商,其在印度的市場能力、製造能力突出,而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機製造商。中聯重科與EM公司的合作,使雙方的本土優勢和技術及管理優勢進行有效整合,並致力於將該廠打造成印度工程機械領域的佼佼者。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印度經濟增長強勁,預計到2025年將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目前,印度國內僅有3家塔式起重機製造商,但規模都不大。2011年,印度市場塔式起重機銷售額約合9300萬美元。根據中聯重科預測,未來10年,印度塔式起重機市場將保持21%以上的年均增長率。據此測算,5年後的2017年印度的塔式起重機市場的銷售額將達到近3億美元。這意味著若合資公司年銷售額在5000萬美金的規模,將占據印度市場的約16.7%。2011年,中聯重科塔式起重機占中國向印度出口塔式起重機份額的12.3%。除了塔式起重機外,2011年,中聯重科的履帶起重機出口至印度的數量在中國企業中位列第一;汽車吊的出口數量位列第二。根據印度“十二五”經濟計劃(2012~2016年),未來5年內印度將投入1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占到GDP總額的10%左右。得益於基建領域內的大規模投資,印度工程機械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均保持在15%~20%左右,預計未來將保持同步或更高的增長率。
中聯重科2011年年報顯示,在其對未來的規劃中,早已將重點鎖定以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並明確提出“加快在巴西、印度的海外基地建設”。此次在印度建廠更加充分說明,中聯重科的全球布局開啟了新的篇章。
快速啟動以“本土化”戰略求勝
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總經理黃群稱,合資公司將力爭做到本土化。合資公司的CEO將在全球招聘,管理人員將在當地招募。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裏,合資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團隊、招聘員工以及布置生產線。黃群透露,合資工廠今年年底就能夠投產,明年就能夠實現盈利。
據黃群介紹,合資項目將分兩期進行,第一期被稱為“快速啟動”階段。中聯重科將利用EM公司的現有標準工廠,迅速組織生產,並通過EM公司的銷售網絡盡快銷售產品。二期項目,中聯重科將根據市場的情況來做投資。黃群透露稱,在經過了一期的準備之後,二期項目將肯定會自建工廠。根據規劃,合資公司成立5年內,將實現塔式起重機在印度市場銷售額年均45%以上的增長,達到年銷售額5000萬美元的規模。
不過,中聯重科印度工廠的配套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善。在國內,中聯重科擁有八大塔式起重機基地。在基地的周圍,中聯重科培養起了許多配套零部件企業。何文進坦言,在中國,整機企業的水平要遠高於配套企業,對這些配套企業來說,能否國際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中聯重科在國內生產關鍵零部件,然後運到當地工廠進行組裝,而其他的一些零部件則在當地生產。“等這家合資企業做大了,量上來了,再去考慮將為中聯做配件的企業拉到印度去。短期來看還不太現實。”何文進說。
深耕細作構建全球產業鏈
近年來,中聯重科先後實施了並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以及引進德國JOST技術、在德國建立研發基地等重大舉措。而今,中聯重科又落子印度,國際化路徑日益清晰:
首先,通過並購和技術引進等形式,吸納國際一流技術和人才,全麵提升自身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快速地成長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業。中聯重科在並購CIFA以後,對混凝土機械產品進行了結構優化,長臂架泵車占比大幅上升;尤其是融合CIFA最新歐洲技術的80米碳纖維臂架泵車更一舉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並在山西的實地作業中得到用戶和行業的高度認可。
在融合CIFA國際先進的臂架技術後,中聯重科長臂架泵車銷售占比由去年的17%,到今年一季度已提高到40%。不久前,代表中國泵車自主品牌的中聯牌33米4節臂泵車首次進入德國市場,進一步提升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其次,根據公司戰略和當地市場需求,選擇恰當時機,直接投資建廠,在市場環境、稅收政策、法律製度乃至社會人文等方麵做深做透,進而將中聯重科強大的技術、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直接複製,在降低生產運營成本的同時,準確把握市場節奏,通過產銷一條龍實現深耕細作,真正把握住市場機遇。這也是中聯重科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產業鏈資源整合的關鍵一環。
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實現境內外上市、多渠道融資的上市公司,中聯重科的國際化資本運作能力為其全球產業鏈的構建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2010年12月,中聯重科率先完成H股上市,募資總額近150億港元,融資中的28%(38.23億港元)用於在海外開展業務,另外還有約10%(13.67億港元)用於補充海外業務營運資金。
業內人士指出,中聯重科首度在海外直接投資建廠,其攜全球資本、技術和人才優勢,建立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全球重工機械產業鏈的發展戰略更為明晰,同時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聯重科把握新興市場機遇、打造全球品牌的決心和能力。
正如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所說:一個企業能否在未來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取決於其全球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尤其是在當前經濟複蘇緩慢、市場形勢相對低迷的時期,更應當調動一切積極力量,通過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在資本、技術、市場等方麵有效合作並付諸更為積極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