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的光伏行業不再孤單了,超四成的風電設備製造產能,去年已經讓該市場消化不良。
近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及綠色和平聯合發布了《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GW以上,但2011年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8GW,這導致國產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於閑置狀態。
《報告》認為,由於2012年機組市場不容樂觀,總產能已遠遠超過國內市場需求,加之海外市場的開發才剛處於嚐試階段,因此,2012年風電設備產能過剩已成定局。
金風科技總經理王永在稱,由於前幾年持續的產能過大,而去年市場突然“刹車”,目前國內風電設備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非常明顯,2012年的產能大概仍有30%~40%是過剩的。
《報告》還表示,風電設備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大型企業的擴張。“一方麵,有些大企業受到所謂‘資源換產業’的地方政策壓力和引誘,不得不在當地建廠以獲取風能資源,之後再用資源去換訂單;另一方麵是競爭的需要,產能提高才有可能承擔大額訂單、形成規模效益,並由此得到一定的競爭優勢。”中國風能協會主管蔡豐波如是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風電機組製造行業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和無序,而其直接表現方式就是價格戰。數據顯示,風機整機價格已從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至2011年的3700元/千瓦以下,個別廠家的報價已低到3660元/千瓦。即使如此低價,開發商、整機製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相互拖欠貨款現象仍有發生。
“價格下降,壓縮了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和科技投入,為風電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埋下隱患。過度競爭還迫使國內整機製造企業提前進入海上風電市場這個風險更大的領域。”蔡豐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