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中聯重科從7人借款50萬元起家,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工程機械企業。
20年,背負“魚米之鄉”、農業大省傳統基因的湖南形象,注入了渴盼多年的新型工業力量。湖南工業領國內之先的工程機械產業,其孕育與中聯重科息息相關。
20年,中聯成了湖南新型工業化的脊梁,湖南形象的名片;湖南則成了中聯起飛的跑道,紮根的沃土。中聯強盛崛起的軌跡,與湖南後發趕超的路徑,交叉重疊,如影相隨。
2012年9月17日,在中聯重科20年慶典即將來臨之際,新華社記者在長沙市河西桐梓坡中聯重科簡樸的會議室,專訪了董事長詹純新。出生於洞庭湖畔的他,溫文儒雅又讓人感覺意誌堅定。從一個工程師磨練成中國著名企業家,帶動湖南工程機械引領全國,詹純新已成今日經濟“湘軍”的代表性人物。
率先在湖南挖掘出工程機械的金礦
新華社記者:中聯重科是湖南的一個標誌性企業,為湖南帶動了工程機械產業、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創造了就業、稅收,也擴大了湖南的知名度。作為中聯的掌門人,能否請您談談中聯和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的關係?
詹純新:應該這樣說,中聯或者長沙建機院(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是湖南工程機械的發源地。湖南過去也有這個行業的老牌企業,比如江麓機械廠、浦沅機械廠。長沙建機院把圖紙給江麓,它開始生產塔機。我記得,實際上我們湖南很早就呼籲搞工程機械產業,但發展緩慢,事實上流於空談。
中聯重科1992年從長沙建機院“下海”問世後,做得不錯。不久,三一從婁底遷長沙,看中了這個市場,也跟著我們做。坦率地說,三一是我們的學生。三一董事長梁穩根有一次在華天請我們吃飯說:“老哥,敬你一杯酒。你給這個行業一個合理的定價,使我們能夠進來。”當時一台混凝土機械生產成本大約15萬,我們賣40萬。三一進來後,每台便宜10萬元銷售,進入了這個市場。如果我們中聯定價一台隻賺5萬,他就很難進來,因為沒有利潤空間。比如中聯主導市場的塔機,現在三一就很難進來,除非五年八年不賺錢。
再後來,山河智能以及一係列中小企業,都進入這個行業。可以說,它們的問世,都是直接或間接源於我們中聯的帶動,中聯發揮了有形、無形的作用,帶動湖南形成了今天的工程機械產業。如果說,工程機械產業是個金礦,那麽是中聯重科率先把這個金礦挖出來。一點不誇張,中聯重科就是湖南工程機械的發源地!
工程機械是湖南新型工業一個非常大的支柱產業,增長非常快,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打個比方,如果把它拿掉,湖南的工業產業恐怕少了一個亮點。其他產業比如說光伏產業,實際上規模還不大。中聯重科對湖南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我們95%的規模都在湖南,稅收、就業等貢獻幾乎都在湖南。
在湘投資形成“線”狀工業走廊
新華社記者:中聯在引領湖南工業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湖南不少市州的發展。最新的動作是,8月10日,中聯重科益陽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舉行。在湖南市縣投資的選址過程中,中聯遵循什麽樣的標準與原則?我們發現,從長沙到益陽到常德,中聯在湘投資地點連成“一條線”,為何呈現這樣的線性狀態?
詹純新:從長沙往西走,中聯重科的“工業走廊”正在形成。隨著長株潭到益陽、常德的城市輕軌將開通,這條走廊將更加成形。在這條走廊上,每50公裏就有一個中聯園區,每一個園區都帶動形成了一個小的集群。從長沙高新區的麓穀到寧鄉,到益陽東部,到沅江市,再到漢壽縣,到德山,到鼎城,到臨澧,到津市中聯已經有這麽長的一個工業布局。現在,益陽市最大規模的工業企業,是中聯;常德市除了煙廠,也算中聯了。
這條線上的三個點,與並購形成有關係:我們並購長沙的浦沅機械廠,順便把位於常德的老浦沅帶過來;津市有湖南車橋廠,是由湖南省國資委牽線,促成並購。第四個點是沅江,沅江有個汽車改裝廠,沅江負責人前來推介它,我們當時正處於生產規模的快速膨脹期,發現這個廠雖然狀況不好,但有一些基礎,於是接過來了。第五個點是在德山。德山液壓件廠與常德浦沅配套了幾十年。改製後他們想賣,我們收購了大部分股權。
我們也在探討總結,如果工廠集中在一起,土地、人力資源、後勤保障等問題都難以供應。形成這樣一條工業走廊,對中聯的發展很有益處。我們在湖南的投資,將依托已經形成了“線”狀工業走廊,然後以長沙為中心,呈放射狀輻射周邊,再輻射到海外。
對湖南領導“有什麽困難隨時找我”印象深刻
新華社記者:中聯在外省有很多投資,湖南的經濟環境與外省相比,給您留下什麽印象?在與湖南地方政府洽談合作乃至建設運營過程中,湖南地方政府所展現的政務效率、所給予的投資環境,哪些讓您滿意或者焦急?
詹純新:我到外省,從不願驚動地方黨政,直接到下麵。中聯重科在渭南的企業並購都做好了,我跟當地的省領導都沒有接觸。我覺得湖南省發展工業的氛圍很濃,大家目標很明確,領導幹部們都願意放下身段去招商,經常現場辦公。領導來考察調研時,經常問我,企業有什麽困難?因為中聯已經充分享受了國家、地方在稅收等多個方麵的鼓勵與支持,所以我們常常提不出什麽困難。很多地方領導與我告別時,常叮囑,“有什麽困難隨時來找我”,這句話我印象也很深。
總體來說,湖南地方的投資環境都還不錯。地方對我們的支持很大,我們享受的政策優惠力度很大。比如土地的提供,政府在投資建設過程中給予的協調,還包括所提供的政治待遇,我們在地方的企業產生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我們每到一地,產生的效益都是明顯的,所以大家都支持。中聯在沅江追加投資,今年工業產值要爭取做到70億元,幫助沅江工業領先益陽各縣區。漢壽縣的書記說,引入中聯後一年產生的產值,等於他們幹了幾十年的工業。
湖南幾乎每個地市的書記市長,都跟我們說,希望我們到那裏去投資。他們也怕我壓力大,說你去看看。當然你去了,他肯定會給你準備項目。有的市州領導是老朋友,聯係很多次,我沒去過。
我們中聯投資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負責,投資前準備充分,隻要一投資,就馬上把產值做上來了。像中聯在沅江的園區,2010年才開始有產量,今年就70個億。一去,嘩就上來了,立竿見影,不像其他有的企業,要經曆幾年的成長期。也正因如此,中聯在全國沒有圈一塊地,所有土地都有廠房。
我曾經跟湖南的省領導提過漢壽一位縣委書記招商引資的事。他經常跑過來,說要找我匯報工作,我說我又不是你上級。我們去常德開會,漢壽縣的幹部就在太子廟擋住我們,請我們停一下,吃餐飯。他們對待企業那種誠懇執著的態度,讓人真是難忘。
打造一個“總部設在長沙的跨國公司”是我們的戰略目標
新華社記者:據我們知道,中聯成了國內多個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熱門企業,外省不少官員政要紛紛聯係或上門,向中聯拋出繡球。最近,“中聯重科上海工業園二期項目”日前在上海鬆江開工。當地報道稱,屆時與原“中聯重科上海工業園”兩個園區實現聯產,整個上海工業園將實現年產值達40億元,年利潤總額達5.1億,年均上繳稅收近3億元。請問,中聯重科在外省投資有何計劃,中聯重科在國內實現跨區域發展的戰略目標,下一步還有什麽考慮?
詹純新:湖北省委書記見到我,就邀請我們過去投資,湖北的省長說,湖北就是想要引進你們這樣的企業!包括江蘇、東北、山東等國內很多省的省領導和地市領導,都盼我們去投資。地價都是絕對優惠,有的地方是送土地;之外,還給予絕對補貼。我們一個原則,哪怕是你送的土地,我也不會去圈地。中聯要去,是根據我們的戰略布局去,拿到地,馬上蓋廠房,去經營。我們堅持主業,堅持誠信。我們要了你的地,我們就有全盤的經營計劃。
陝西渭南,華山腳下,有一個黃河機械廠,原屬機械部,我們把它收購了,收購的好處之一,就是不要另起爐灶。剛開始一年做一兩個億的產值,現在高峰期一個月四億。最近,陝西一位省長到這個廠考察後說,走了一路,在你這裏看到希望。因為我們這個廠的產值是百分之百增長,工人都在幹活。中聯在上海有一個園區,這項投資與浦沅的員工很多是上海人有關。中聯在江陰、沈陽都是小規模生產,租房建設,因為塔式起重機的運輸成本高,就地生產能夠降低成本。
站在企業的整體發展角度上看,我們的投資在國內的地點首先要考慮湖南。中聯的大股東是湖南省國資委,我們很多人都是湖南人。“總部設在長沙的跨國公司”,這就是我們的區域布局和發展戰略目標。
湖南應像江蘇一樣多引進世界工程機械前十強
新華社記者:據您了解,目前國內對湖南、長沙形成追趕之勢的有哪些省、市?湖南引領自己的工程機械產業的優勢,壓製其他省、國的競爭對手,潛力在哪些地方?
詹純新:江蘇是工程機械大省。大家看到的是徐工,實際上隻是江蘇工程機械產業的一部分。在江蘇,常州、無錫等順著京滬線的一塊區域,工程機械企業很多,尤其是為工程機械配套的零配件產業發展很快。
還有,國外排在前十位的工程機械企業,如卡特,小鬆,沃爾沃,都進駐江蘇,江蘇或許是國際工程機械巨頭最多的省。實際上,這些企業都沒有到湖南來。
山東原來基礎就不錯,有臨工、中國重汽等企業,而且山東的零配件如發動機,做的也好。
相比而言,湖南本土工程機械企業的確優秀,湖南的問題是工程機械企業還不紮堆。如果排在世界前十強的工程機械企業都能夠引入湖南,大家碰麵聚首,湖南的工程機械企業就會上新的台階。所以我覺得,把湖南叫做“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就可以了,叫“世界工程機械之都”,那是不知山外有山,有點誇張了。
對發展工程機械產業,湖南應該有一個大的戰略規劃,而且必須是站在全球的角度,讓全球的巨頭來紮堆。這樣,湖南工程機械就不僅僅是湖南新型工業化的支柱,而且是全國、全球的製造基地。
因為競爭,才有今日的中聯、三一兩個企業
新華社記者:中聯、三一的競爭在外界看來,大有“瑜亮情結”。可您曾說過同城同業競爭讓您很“享受”,為什麽這樣說呢?同城競爭難道沒有煩惱嗎?在您看來,同城競爭逐漸內化為湖南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源動力,這中間是否經曆痛苦的過程,以後有無減少的可能?
詹純新:外麵都在說三一、中聯競爭,我們也感受到競爭的各種煩惱。其實外麵說的,比置身於其中的人還可怕。看待這件事,我有兩句話。一句話,沒競爭不會有今天中聯、三一。否則,我不會這麽緊張,周六都不休息,你看我們很多管理層周末都沒休息。因為競爭,大家有緊迫感,一天當兩天用,企業才大步向前發展。依我看,80%的因素,是因為有兩個企業競爭,才形成中聯、三一這兩個大企業。所以28日中聯舉行成立20周年慶典,我特意邀請梁穩根先生來參加。
第二句話,有點摩擦正常。比如,今天中午,我們中聯在全國擺開的洽談業務的宴請起碼200桌,200桌就有200單。200個單,可能落實到兩個人(中聯、三一的業務代表)在爭。這個單,誰做了,誰回公司得到獎勵。因此,兩個人出現競爭,發生點磕磕碰碰很正常。不碰,怎麽可能?
因為競爭,才有今日的中聯、三一兩個企業。不信?把這兩個企業並到一塊試試看!我跟梁穩根見麵時說,因為競爭,我們不舒服,我們都很辛苦,但要看到,我們做的很快!競爭中出現的碰撞,避免不了,但我們要教育好員工。隻要我們兩個企業的高層,遵紀守法,講規範,就不可能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