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設定的“十二五”目標看——三一的營收目標為3500億元、徐工為3000億元、中聯重科為2000億元。理想與實際有時相差懸殊,有時隻是一個轉身的距離。根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十二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年複合增長率為16%,三一、徐工若實現3000億~3500億元的目標,年複合增長率需分別達到36%和44%。對於中聯重科的增長預期,詹純新說,“基於現實條件和穩健發展原則,我們將未來幾年的年複合增長率調整為25%。”大成基金、博時基金、弘毅投資的經理人曾對,“三劍客”中,“帶頭大哥”徐工的主要產品盈利能力較弱,如不奮起直追,工程機械的“江湖”必將由中聯或三一主宰,“未來3~5年,競爭場麵或將腥風血雨。”
在采訪中,對於記者的轉述,詹純新寬容且坦然地笑了,他說,“王民(徐工集團董事長)是我私下多年的朋友”;至於三一,“一次聚會時梁穩根(三一重工董事長)對我說,‘沒有中聯就沒有三一的昨天,沒有三一也沒有今天的中聯,”;“我們協同發展”。
然而,事實並非如詹純新描述的輕鬆,行業高層美好的協同發展願景往往被終端市場甚至是戰略層麵的競爭所衝淡,隻是,中聯重科的文化裏更注重“責任、包容、厚德、創新、共享”等元素。實際上,為了成為中國科研院所體製改革的“旗手”,為了展示“中國製造”融入國際大潮的新姿態,20年來,以股權多元化為核心的公司治理結構變革,貫穿了中聯重科產業化、專業化、全球化以及股東、社會、國有資產價值最大化全過程,詹純新把這稱為“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