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仍將是全球主要能源,海洋特別是深水成為新增量重要來源。2010年海上石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約33%,預計到202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34%,其中深海占比將從9%提升到13%左右,顯示隨著陸上石油資源日益枯竭海上特別是深水將成為主要的新增來源。在大部分非常規石油開發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短期難大規模出現的情況下,如果未來石油價格仍保持高位,則海工設備市場有望保持景氣。
全球海工裝備呈三格局態勢,但界限日趨模糊。歐美企業處於第一陣營,主要集中在海洋工程裝備開發、設計、工程總承包以及關鍵配套設備供貨;韓國和新加坡處於第二陣營,在總裝建造領域占據領先地位;中國、阿聯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等處於第三陣營,處於起步和發展階段。韓國:從造船老大到海洋工程老大。麵對來自中國造船業的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本世紀初,韓國就奠定了“高技術、高質量、高附加值”發展方向,憑借在造船領域積累的優勢,以三星重工、現代重工和大宇造船為代表的三大船企目前在鑽井船、FPSO/FLNG、半潛式鑽井平台和LNG-FSRU等高端領域具備領先的競爭優勢,強調自主研發,並不斷以總承包方式承接項目。
新加坡:風雨之後,又見彩虹。新加坡擁有悠久的平台建造曆史,在經曆了行業的多個周期之後,目前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由吉寶岸外與海事和勝科海事主導。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良好的管理水平以及自主研發和合作開發並舉的策略,目前新加坡在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以及傳統的FPSO改造、平台維修升級方麵都具備很強競爭優勢,並開始涉足鑽井船建造領域。
其他國家也在積極介入海工裝備市場。阿聯酋Lamprell通過平台翻新,從90年代後期進入自升式鑽井平台建造領域,憑借地理位置,目前在阿拉伯灣以及印度擁有區域性競爭優勢;巴西希望通過石油開發以市場換技術複興本國的造船業,目前已具備了建造自升式鑽井平台的實力;此外印度、俄羅斯也在積極介入海工裝備製造。
利用後發優勢,我國開始具備獲得更多海工市場份額的實力。我國海工裝備建造以國企為主導,雖然與韓國和新加坡船廠在研發實力、管理和生產效率上仍有一定差距,但發展較快,目前大部分海工產品都有涉足,特別是自升式鑽井平台和半潛式鑽井平台建造方麵。隨著海工市場持續回暖,新韓兩國廠商排期較滿,我國憑借較好的前期建造經驗積累,加上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南海油氣開發帶來的裝備需求,以中遠船務、中集來福士、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以及振華港機等為代表的海工裝備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