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陰霾不散、主要經濟體欲振乏力,鋼鐵、煤炭、水泥、冶金等產業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整個機械製造行業似乎都籠罩在一種焦慮和不安中。低端製造的弊病、產能的過剩、出口的受阻,讓很多企業紛紛大幅度減產,一批新上馬的項目也因各種因素停滯不前。而在這種“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有一家企業卻“越戰越勇”,繼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完成一座世界最大規模礦用車生產基地之後,又接二連三地研發出係列化自主品牌電動輪礦用車。近日,一份特雷克斯本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公司2011年礦用車銷售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鬆公司,成為世界礦車產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一極。
這家公司就是坐落於我國工業重鎮包頭的中國礦車行業龍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重集團北方股份公司。談及它的崛起,業界普遍的看法是該公司產品性能完全可以滿足客戶需求,且與進口產品相比,售價及維護成本較低。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國產化具有的性價比優勢。擁有性價比優勢固然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法寶,但僅僅依靠性價比優勢就能夠保證企業在市場競爭大潮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嗎?事實上,性價比優勢絕對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企業的基業長青,靠的是各種因素組成一個綜合體而共同發揮作用。
作為中國合資企業成功運作的典範,作為中國礦車製造業的一麵旗幟,回顧該公司走過的24年曆程,可以說,它勝出的關鍵在於成功地演繹了從“跟隨者”到“超越者”的角色。發展之初,站在它麵前的有卡特彼勒、小鬆、利勃海爾、別拉斯、日立等一大批重量級對手。它以世界礦車巨頭為榜樣,走模仿再創新的道路,耐心地跟在巨頭們的身後亦步亦趨,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從機械傳動礦用車的技術吸收到國產化比例達到百分之百,再到係列化電動輪礦用車的自主研發,它不斷從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蠶食對手的市場份額。最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將獲得的利潤再次投用於研發,從而帶動更多的技術創新與突破。它始終保持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並最終衝進了“領跑者”的隊列,從而贏得三分天下。
除了主打產品擁有行業領先技術之外,該公司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其強大的國內外市場占有率。而這一輝煌戰績的取得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國際化版圖是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一塊一塊開拓出來的。作為起步晚、基礎薄的礦車企業,它一直麵臨以小搏大、虎口奪食的壓力。但它從來沒有向國際大鱷低頭示弱,而是敢於向強大的競爭對手發起攻擊,頑強拚殺,一點一點擴大自己的份額。其主要的“成功經”是與大型央企合作,在國內通過占據典型市場,進而實現全國覆蓋,在海外通過借船出海,進而敲開國際市場大門。在取得市場攻堅勝利的同時,北方股份人深知,要想實現持續銷售,僅僅占據了市場還遠遠不夠,必須要牢牢鞏固住市場,這就需要借助完善的服務。公司抓住了國外廠家布局戰線過長,難以保證服務及時到位的缺點,充分發揮本土優勢,以為客戶提供完備的采購解決方案為目標,著力構建銷售、融資、租賃“三大平台”,通過不斷提高客戶需求反應速度,縮短備件供應周期,成功地將客戶利益和企業發展綁定在了一起。與客戶之間的往來,除了初期的整車銷售外,還包括後續的產品升級、技術服務等。它抓住了客戶的根本需求,因此其收入是剛性的,贏利是持續的,這和一般的銷售是兩個層次。
如今的北方股份,已從成立初期的行業低端位置躍升成了行業的佼佼者。它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球礦車產業的競爭格局,它逐步讓“中國製造”獲得了世界的認可,讓“中國創造”改變了世界的眼光。但在成績的背後,它也開始遇到了一些“麻煩”,企業活力的缺乏和內部管理機製的僵硬已經成為了製約它快速發展的“軟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千百年來,孟子的名言不知在多少企業的存亡中得到印證,作為企業領路人之一的該公司總經理鄔青峰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針對公司內部一定範圍內存在的安逸思想,長期與嚴酷的市場競爭打交道的他意識到,必須堅決遏製住這種危險的苗頭。2011年末,《北方股份報》在頭版刊發了《北方股份麵臨的激烈市場競爭和應對措施》一文,喊出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時代強音。這是該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在內部刊物上大談危機,首次拉響“冬天”的警報。在警報聲中,很多人的消極懈怠思想逐漸消除了,很多人的奮鬥意識被重新喚醒了;在警報聲中,北方股份國內外市場拓展一路高歌猛進,當年銷售收入順利突破24億元大關。跨越式發展業績的背後,是北方股份人長期以來信奉的法則——危機生存。它提醒企業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斷自省,時刻改善,為明天的變化做好準備。當然,僅有認識的提高還不行,必須還要有行動。很快,我們就看到了北方股份的“大動作”——全麵推行精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