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仍缺乏了解
除了高昂的稅收和頻繁多變的政策,巴西對中國缺乏了解,兩國的地理距離,以及時差、語言文化溝通上的問題,也阻礙了中國產品進軍巴西的步伐。
烏塔稱,近年來巴中貿易飛速發展,不過中國對巴西礦業等原材料的需求,大於巴西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這與巴西對中國缺乏了解有很大關係。
一位在聖保羅經營節日服裝租賃的巴西商人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在巴西國內采購服裝的成本越來越高,他開始考慮從國外進口,先是想從美國進口,後來發現美國服裝多數在中國生產,也有朋友推薦他到義烏考察和采購,他因此萌發了到中國采購的想法;不過由於對中國缺乏了解,以及語言溝通,貿易條款不一致等各種困難,他至今尚未跟中國廠商建立貿易關係。
在王春雷看來,解決中巴貿易的關鍵在於相互理解,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很多企業有良好願望,卻缺乏良好途徑,兩國通過舉辦類似廣交會等活動增進了解就顯得很重要;在巴西采購商多次參展廣交會,以及中國舉辦奧運會的宣傳下,加上中國商品逐步樹立起“物美價廉”的形象,中國企業也越來越注重自律和規範,近年來巴西人對中國的印象已經有非常大的改觀。
不過,由於巴西教育體係並不強製要求學習英語,因此巴西精通英語的商務人士並不多,而中國精通葡萄牙語的商務人士數量也有限,這造成了雙方溝通困難。跟本報記者一同前往巴西尋找客戶的中國廠商,與巴西潛在買家溝通時,不得不重金聘請翻譯。此外,“中巴時差11個小時,正好黑白顛倒,巴西人又不會為了工作加班,時間湊不到一起。”王春雷稱。
雙方市場需求互補
盡管中國企業進入巴西麵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因市場需求互補,以及巴西工業產業鏈的不完善,使得無論是企業還是中介機構,都對雙方貿易往來充滿信心。多位巴西企業高管表示,中國生產成本低於巴西國內水平,這使得雙方有很大的合作潛力。
王春雷認為,中國和巴西是比較匹配的市場互補關係。一方麵,巴西的工業體係不完整,很多原材料、設備、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而中國在工業方麵的製成品發展較快,產品也符合巴西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另一方麵,巴西是農業和礦業大國,這些原料也是中國需要的。
Luciflex汽車零部件集團在巴西已有46年經營曆史。家族繼承人、集團董事Giancarlo Durazzo稱:“巴西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相當激烈。巴西工廠想要發展必須跟中國合作,不然很難走下去。”自上世紀90年代初,Durazzo開始設廠生產零部件,此後轉為從中國進口,公司也從一個500人規模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工廠轉為隻有30人的同類進出口公司。
像Durazzo這樣想與中國“套近乎”的巴西商人並非個例,在他們眼中,與中國合作意味著成本攤薄、價廉物美,利潤賺取空間加大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Charbel K.Maluli認為,就LED行業來說,由於巴西國內人力成本、能源成本、稅收成本都非常高,他正在努力尋求與中國廠家合作。他曾經計算過,如果把原材料從巴西出口到中國,在中國生產組裝後再運到巴西,成本可能比在巴西本土生產還要低不少。
裏約熱內盧州工業發展公司(CODIN)(與政府部門合作的非營利性組織)負責人稱,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商家來裏約熱內盧投資,尤其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IT科技行業,某些行業可以申請相應的稅收減免。
對於近日巴西推出的660億美元經濟刺激政策,潘建嶽認為,這個計劃主要是為了在世界杯和奧運會來臨之前推進巴西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對外國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對建材等基建行業,企業要了解這些政策從而規避巴西繁重的稅收和保護政策,及時搶占項目商機。另外,世界杯和奧運會的相關紀念品也會在巴西越來越受歡迎,這些小商品可能涉及玩具、服飾等行業,而這些一向都是國內中小製造業的強項。
“要趁著世界杯和奧運會的契機,讓更多人認識到優質的"中國製造",趁這個機會獲取巴西市場的認可,提升"中國製造"整體的品牌形象。”潘建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