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報已披露完畢,包括行業巨頭三一、徐工、和中聯重科等在內的上市公司不同程度上陷入市場需求萎縮、資金鏈斷裂、應收款創曆史新高等困境。與此同時,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化戰略也在這段時間內實現了實質性的進展,包括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山東臨工等在內的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紛紛加快國際化步伐,來自中國投資協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出口額達38.25億元,同比增長 32.9%。
但由於受到全球金融形勢、國際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以及國際市場環境動蕩的影響,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對於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大家目前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究竟采取何種途徑拓展國際市場,並無優劣之分。
大部分企業主要是通過海外並購的途徑實現國際化的目的。通過在國際市場上並購海外工程機械企業,實現對技術和品牌的整合。據有關資料顯示,自2012年初開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就已經紛紛向歐洲企業發起了攻勢,尤其是三一、徐工以及中聯重科等行業巨頭在相關領域的海外收購行動。
自年初三一3.6億歐元收購普茨邁斯特後,徐工收購施維英52%的控股權,濰柴動力斥資 7.38億歐元收購凱傲25%的股份和林德液壓70%的股份,中國製造在歐洲的並購之旅出手日見闊綽。近日路透社披露,又一家國內工程機械巨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國機集團)已正式向德國MAGGroup提交收購要約。
“通過並購實現國際化有如下優點。”山東臨工戰略規劃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分析道:“一是目前歐債危機蔓延,大部分頂尖工程機械企業均有出售或者合資的意向,門檻降低了;二是經過近些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對外並購的實踐給同行們帶來了足夠的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三是通過並購,可以直接實現本土化的目的,對現有企業的技術和品牌進行整合,給企業開拓當地市場帶來一定便利。”
“但是並購也有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則是這些企業需要在並購前以及並購時仔細考慮的。”行業協會的專家則表示:“一是現金流安全的問題,工程機械行業的特點就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準入高,投入大,自然並購需要的資金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目前各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並不是那麽樂觀;二是並購後的企業跨國度跨文化背景的整合一直是企業管理領域的難題;三是並購並不能立即形成市場與產能上的優勢,這需要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個最不好估計的變量。”
服務先鋒,品牌製勝
“作為將國際化作為企業主要戰略的山東臨工而言,以金磚國家和中東國家等新興國家為中心,以拓展渠道、提升服務以及品牌建設為主線,則是臨工半年來取得國際市場突破的關鍵所在。”臨工該負責人介紹到。
在巴西,通過沃爾沃強大的售後服務做支持,同時憑借著雄厚的技術儲備,以及對於全球市場與當地市場的研究,不斷研發出新的產品,通過提升產品的性價比來吸引更多的巴西用戶,2011年山東臨工在巴西的出口量和市場占有率均居中國品牌第一位。在俄羅斯的市場開拓,已經從初始的單純出口貿易轉向了臨工品牌的本土化建設。臨工在俄羅斯的市場運作,通過兩家代理商,建立了覆蓋全俄的營銷服務體係。
“臨工選擇這樣一條曲折而艱難的國際化道路,即是管理層深思熟慮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最符合臨工企業發展狀況的抉擇。”當記者問到為何臨工會“獨辟蹊徑”時,戰略規劃部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一是臨工在行業內算是後起的追趕者,而對於追趕者而言如果隻是亦步亦趨的學習領先者的路數,那可以說是一條死路。二是臨工雖然這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比三一等同行來說,在資本規模上我們必須承認還是有差距的。三是對於海外市場的分析來說,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產值2011年已經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而國際市場需求雖強勁,但是其略高於1000億元的需求規模難以消化國內工程機械產業龐大的產能。而對於這一點的判斷,則是臨工通過渠道鋪設搶先‘跑馬占地’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沃爾沃全球市場渠道對於臨工的開放與支持,臨工的海外擴展之路將繼續呈現高增長的態勢。”
當然,山東臨工的國際化戰略也遇到了些許困難,一是海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造成的各項費用上漲,二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帶來的匯率與貨幣風險以及成本的上升,這都要求臨工必須加快在海外的本土化進程。
通過海外並購實現國際化,雖說是一條捷徑,但中國企業將麵臨來自法律層麵、企業管理、人才儲備以及自身風險控製能力等多方麵挑戰,並且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而山東臨工以獨特的國際化戰略為依托,以渠道建設和提升服務為根本,以品牌建設為突破,在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