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更加證實了這一判斷。同時,假如最終數據與該預測差異不大,則將再次準確印證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三年一小調”的不變規律。
盡管如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蘇子孟秘書長認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目前處於低位企穩運行狀態,雖然難以實現年初預計的12%的增長目標,但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而且多數企業2011年一季度以來不斷進行調整升級,有助於推動行業進入良性發展通道。
“行業正處於成長期,目前的局麵是行業主動調控的結果,屬於理性回歸,也符合我們的預期。”蘇子孟認為對眼下的形勢不必悲觀,而且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從中看到更多的積極因素,看到在持續性的調整中,行業迎難而上取得的種種突出成績。
我們將進入一個沒有路標的時代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獲得了全世界公認的高速增長,但我們隻不過是追趕型成功,追趕型最大的特點就是你可以有路標的,有追趕對象的,有模式可借鑒的,當然,再加上中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怎麽能不快?”張瑞敏感歎,“可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路標在哪裏?我們將進入一個沒有路標的時代。”
追趕,正是高速增長期的代表動作。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巨頭的收購接踵而來。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柳工收購波蘭HSW,而徐工集團也與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施維英喜結良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三一集團銷售額僅為40億元,五年時間在創始人梁穩根帶領下,這一數字翻了5倍,提高到200億元,2010年三一銷售額超過500億,2012年衝刺到1000億幾無懸念。今年年初,三一還以26.54億元收購了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國際標杆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又稱“大象”),後者一直是三一學習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