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迎賓大道是進出莆田市區的交通主幹道,雙向六車道,日通車最高超過3萬輛次。巨大的交通壓力,再加上是軟基,路麵出現了沉陷、橋頭跳車等路病。經過多方考察,莆田市政決定采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對橋頭跳車及沉陷路病進行全線治理。
10月29日,一列英達就地熱再生機組駛上迎賓大道,這是國際領先的英達就地熱再生機組在莆田市的首次應用。
英達熱再生機組在莆田市迎賓大道治理橋頭跳車路病
省料、機動靈活,治理橋頭跳車優勢明顯
迎賓大道最嚴重的路病是橋頭跳車,全段共有9座橋梁,兩端均有橋頭跳車現象,過去雖然曾對沉陷超過5米的路段進行過罩麵處理,但罩麵明顯高出了橋頭縱曲線標高,平整度依然很差,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
治理橋頭跳車,傳統施工方法是對沉降路麵進行填補。由於瀝青路麵有最小攤鋪厚度的要求,因此,傳統工藝填補前必須對不滿足最小攤鋪厚度的路段進行銑刨,既造浪費了原本可循環再用的原路麵材料,同時銑刨後重新填補新料導致路麵出現縱向弱接縫和橫向弱界麵,使路麵在雨水和車輛碾壓的作用下產生各種新的病害,縮短了道路的使用壽命。
江蘇省瀝青路麵熱再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程智超經理向記者介紹:“采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即使是攤鋪層厚度不滿足傳統工藝最小攤鋪厚度,也可以通過加熱、耙鬆,按設計厚度填補新料,然後將新填補的瀝青混合料和原路麵一起壓實成型,形成同物質、同溫度下的熱黏結效果,解決了最小攤鋪厚度的問題。”
采用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治理橋頭跳車路病有兩大核心優勢,一是實現原路麵材料的原價值循環利用;二是實現熱黏結,消除傳統工藝施工後的弱接縫和弱界麵,保證施工質量。
橋頭跳車需要施工的路段通常延伸幾十米到數幾百米,因此施工過程中需要頻繁轉場,對設備機動靈活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達機組采用模塊化組合,具有機動靈活的特點,很好滿足了施工要求。
“英達機組采用模塊化的設備組合方式,施工時設備組合成一個整體,轉場時可以獨立運行,機動靈活性強;而且英達設備采用拖掛式牽引轉場,不僅保證了轉場速度,即使長距離先進也無需擔心。”程智超說道。
業主好評:“技術先進,施工專業,優勢明顯”
本次迎賓大道施工,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展示出了突出的優勢:施工現場幹淨整潔,完全沒有傳統銑刨攤鋪工藝施工時的揚塵漫天、又髒又亂的現象;施工速度快捷,整個機組施工速度達到了4米/分鍾的速度駛過;交通幹擾小,施工現場不圍擋、不封路,開放交通迅速……
莆田市市政維護管理處主任鄭建明對英達的施工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英達就地熱再生技術治理瀝青路麵麵層路病十分專業,施工時分工明確,施工質量優異。”“過去我們一直采用傳統的銑刨攤鋪工藝。相比傳統工藝,英達熱再生的優勢非常明顯。一方麵能夠實現層間的熱黏結效果,增強路麵抗剪強度,施工質量優異;另一方麵實現原材料循環利用,環保而且符合國家政策、符合時代要求;第三,施工時隻占據一股車道,交通幹擾小,這在城市道路施工時有著明顯優勢,可以保證市民出行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