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關於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記者會,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增9.8%。
張平表示,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3萬億元,十年來經濟實現年均增長10.7%,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1.7%,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張平表示,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物價總體是穩定的。去年我們CPI漲幅是5.4%,今年確定的目標是控製在4%左右。前日統計局已經公布了今年物價的情況,1至10月份物價上漲2.7%。
張平表示,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繼續得到提高。去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了11.4%,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了8.4%。今年前三個季度,農村居民的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了12.3%,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9.8%。去年實現1221萬人的城鎮新增就業,今年前十個月,已新增的就業人數是1123萬。另外,在社會保障方麵,義務教育實現了全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在積極地推進,人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我們的經濟在國內外錯綜複雜的背景下還是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去年,“十二五”第一年,我們的經濟增長了9.3%,今年仍然還是一種困難比較多、挑戰也比較大的背景,我們還是有信心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經濟的增長可以在7.5%以上。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
答問
在昨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張平針對記者提出的關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以及民生問題,一一作了解答。新京報記者 蔣彥鑫
1 經濟企穩跡象更加明顯
記者:十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投資、消費、工業增速都出現了一定的回暖跡象。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出現回暖?
張平:今年經濟出現放緩的跡象,實際上是多重因素的影響。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是完全必要的。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的基礎上,我們加大了預調微調的力度。從8月份以後,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得到有效遏製。
今年8月份,我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是8.6%,到9月份是到9.2%,到10月份是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8月份是13.2%,到9月份是14.1%,到10月份是14.5%。
公布9月份經濟指標的時候,統計局用了“總體企穩”這樣一個詞。到10月份現在來看,我們認為企穩的跡象更加明顯,我們完全有信心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今年的經濟增長可以保持在7.5%以上。
2 GDP增7.5%有信心實現
記者:現在國際經濟環境還不確定,國內經濟增長壓力也很大,“十二五”規劃能不能如期完成任務?
張平:去年,“十二五”第一年,我們的經濟增長了9.3%,今年仍然還是一種困難比較多的背景,我們還是有信心實現年初確定的目標。
我們保持這樣一個經濟的增長,主要是靠擴大內需拉動的。我們去年經濟的增長,消費和投資大體上的拉動作用是到了104.5%,實際上外貿淨出口是一個負拉動或者說它是負4.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我們內需拉動的作用是105.5%,外需的作用是負5.5%,我們把發展建立在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上,有很大的回旋餘地和發展的空間。
總體來看,“十二五”規劃實施的情況是好的,我們不僅僅是要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還必須確保到2020年能夠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十二五”規劃的實施,要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
3 今年財政收入1/6投給教育
記者:今年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首次要實現4%。但全國來看還是存在各地有苦樂不均的現象。中央有沒有哪些補短板的措施?
張平:應該說,我們做了多年的努力,今年,這一個目標可以實現。4%是一個什麽概念呢?我國今年GDP可以超過50萬億。也就是說,財政用於教育方麵的支出要超過兩萬億。今年的財政總收入估計會超過11萬億,也就是說要拿六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用到教育方麵。
西部地區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兩方麵努力:一是自身要優化財政支出的結構,保證按照規定實現對教育的投入。另外就是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來支持西部發展。
4 養老保險實現城鄉全覆蓋
記者:政府下一步有哪些具體措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張平:近年來,我們加快了公共服務體係的建設,大幅增加了公共服務的財政投入。從2007年到2011年,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麵的財政支出累計達到了12.7萬億,年均增長幅度是26.3%,這個增長幅度大大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
社會保險已經實現製度的全覆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製度開展試點的時候,當時研究實現這個目標的年限是到2020年。實際現在執行的結果,到今年10月份,已實現了製度全覆蓋。這比當初計劃提前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