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也許不用年底突擊花錢了。
記者采訪獲悉,經人保部、財政部提前下達指標,四川省5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近日獲得中央財政一次性補助共計2500萬,以支持3至5個急需、短缺高技能人才培訓特色專業。
這種情況並不是孤案。
記者梳理發現,財政部近日提前下達2013年十多批次補貼資金和預算指標,初步統計總金額在4000億元左右,涉及低保、醫保、水利、以工代賑和地方高校國家獎助學金等。
“這和以往有點不同。”11月15日下午,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學係主任、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曾康華告訴記者,正常的情況是從每年6月份開始,財政部才會推動各個地方啟動預算編製工作,等到一切安排到位之後,第二年3月預算指標才開始正式下達。
財政資金提前下達
年年月月花(錢)相似,而今年財政部為此正在試圖改變這一陳規。財政部網站消息顯示,中央財政11月提前下達的資金較為集中,支持對象主要涉及地方上報的民生類項目。
據記者初步統計,財政部近日提前下達2013年補貼資金總金額接近4000億元。這些提前下達的資金,出自財政部的多個司,包括財政部下屬的社會保障司、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企業司、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等,其中最多的是社會保障司。
在多項預算指標的下達中,數額最大的是2013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資金共計1171.18億元,用途是對全國城鄉參保居民給予補助。
“中央財政下達的預算指標目前還屬於行政製定階段,並未進入真正的立法審查階段。”曾康華告訴記者。
“每年3月是人大審查和批準預算的時間,但此時預算實際已經執行了一個季度。”曾康華指出,財政編製和審批年度與預算執行年度不相符合。“今年財政部提前下達一部分中央預算投資,明年一季度用錢緊張將有所緩解,一改此前一季度缺錢花而最後一個季度則要突擊花錢的狀況。”他說。
緩解地方資金壓力
“近些年來,中央財政超收收入,除按有關法律規定增加相關支出以及其他必要支出外,原則上留待下年度經預算安排使用,並主要用於民生支出。”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表示。
事實上,最近很多貧困地方財政工作需要中央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做支持,但“地方在編製預算時,爭奪更多中央轉移支付的指標需要跑步前進”。15日下午,四川省一位官員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預算指標提前下達的好處是,地方政府能夠將中央財政資金用到那些真正需要用錢的項目上。
從10月17日起發改委密集批複核準了近30項各地區“以工代賑”基建投資計劃,涉及總金額超過億元。該委網站顯示,這些新項目被冠以“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投資”,包括鄉村道路建設、農田水利工程等,單個項目投資一般在200萬元至700萬元,每個項目配套地方投資數十萬元不等。“好不容易批下來的項目,沒錢那是不行的。”上述四川省官員對財政部今年提前下達明年資金的做法叫好,因為“可以緩解地方配套資金壓力”。
加快預算改革
“又到了突擊花錢的時候。”曾康華說,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財政支出92736億元,按照年初預算,今年最後兩個月財政支出將超3萬億。
近年來,財政支出總會出現年底突擊花錢的情況。多位專家據此認為,各部門沒有支出進度的緊迫感,等到年底出現結餘後,為防止明年預算縮減從而突擊花錢。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透露出中央推進全麵審查和監督國家財政的重要信號,看緊國家錢袋子很有必要。”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
曾康華認為,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意味著政府的全部收支都要納入人大監管,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據曾康華介紹,目前中國公共財政收入已跨過10萬億元大關,加上其他收入還要更多。“這些都是百姓的血汗錢,都應納入人大監管。”他說。
十八大代表、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直言,我國目前的政府預算決算還未能覆蓋所有政府收支,各級政府之間的事權和財權劃分還不夠科學,轉移支付分配還不盡合理。“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預算法修訂工作,為推進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提供法律依據,確保政府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隆亨建議。
劉隆亨說,把財政資金這塊“蛋糕”分好、管好,也非常重要。本報采訪獲悉,財政預算體製存在的問題還不少,主要表現為各級財政的支出結構中,生產建設和行政公務的支出比重較大,而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需要方麵的支出嚴重不足。
預算不完整就是其中的一個問題。“遊離於預算之外的收支,占國家實際收支的三分之一以上。”曾康華舉例說,政府、司法和國家權力部門萬餘億的收費,6000多億的社會保障基金,地方政府每年大約5000億左右的土地收入,包括國有資產的收益,都沒有納入國家預算之內。
“政府收入沒有進入財政預算,沒有向人大提交進行審查,這些都是需要改革的。”劉隆亨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