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市場化原則,鼓勵轄區有條件的期貨公司開展增資擴股、兼並重組、力爭上市。”在昨日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等六家上海金融公會組織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上海證監局局長張思寧談及如何推進本轄區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強、實現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時,首次公開表示要鼓勵上海轄區期貨公司的兼並重組和IPO。
去年底中國國際期貨並購珠江期貨、中證期貨並購新華期貨兩宗兼並重組案完成後,今年又有多宗期貨公司間的並購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且上月底浙江的兩家期貨公司改製為股份公司後正式啟動了IPO進程。而金融集聚效應下上海轄區期貨公司已達30家,居全國之首,其中A類期貨公司更多達7家,客戶權益總額則已上升至450.2億元,但該轄區內一直未見期貨公司在兼並重組、力爭IPO上有所作為。
張思寧談及上海證監局將繼續大力推進轄區期貨經營機構的創新發展時,不僅表示要切實落實“放鬆管製”理念,為期貨公司創新發展進一步放大空間,而且要支持轄區期貨公司整合自身資源,積極申報創新業務資格,拓展業務範圍,力爭在資產管理、投資谘詢和境外代理上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並將鼓勵開展產品創新,以機構投資者需求為導向開發相關產品。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則在上述年會上表示,期貨市場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極其重要。而在他看來,中國金融市場能夠在國際上率先取得影響力的恐怕還是期貨市場。不過,廣義上的期貨市場,不僅僅是商品期貨,還包括外匯、利率方麵的期貨市場的發展。
已培育了銅、鋁、鋅、黃金、天然橡膠等多個國際性期貨品種,並在服務國民經濟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麵做出積極貢獻的上海期貨交易所,其總經理劉能元介紹,截至上月底,該商品期貨交易所今年成交規模已達74.5萬億元。
劉能元同時還透露,目前該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正在大力推進中,瀝青、有色金屬價格指數及期權等品種的開發研究也在有序進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已成為其銀行類自營會員。
200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其總經理張慎峰介紹,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兩年多來,市場運行平穩,各類機構有序參與,保值避險、價值發現、促進創新等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截至目前,證券、基金、QFII、信托、保險等機構參與股指期貨的政策均已出台,且已有60多家證券公司、25家基金公司、3家信托公司以及各類機構管理的200多個理財產品參與了股指期貨、套保套利等交易。如今,股指期貨成為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張慎峰稱,從上市前後各兩年的數據比較來看,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各超過2.3%的天數,已從上市前的204天降低到上市後的84天,降幅超過50%,也就是說股指期貨的推出顯著降低了股指波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