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 難再複製
2012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首次跌破8%心理關口,降至十年來最低點,而在微觀層麵,幾乎所有製造業企業都步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所受衝擊遠超GDP的下滑幅度。
對中國製造業領袖們而言,並非第一次接受周期的洗禮,可這一次有所不同。首先持續久。“過去我知道冬天過而當前從國內看,由於部分刺激經濟政策的逐步退出、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一係列宏觀調控的影響還在繼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拐點還有待於觀察,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速回落還將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理性回歸過程。同時,“三年一坎,十年一限”(即三年一小調,十年一大調)仿佛已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難以繞開的“定律”。
而伴隨房地產業陷入深寒以及高鐵項目意外失速,工程機械行業“瘸腿”走過了前高後低的2011年。雖然尚有12月份可以留作期待,但就目前市場反饋的信息而言,今年將不同於之前兩年的連續超高增長,全年行業增速出現下滑或許已成定局。而祁俊此時作出同比增長17%的預測(2009~2010年均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則更加證實了這一判斷。同時,假如最終數據與該預測差異不大,則將再次準確印證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三年一小調”的不變規律。
盡管如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蘇子孟秘書長認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目前處於低位企穩運行狀態,雖然難以實現年初預計的12%的增長目標,但工程機械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而且多數企業2011年一季度以來不斷進行調整升級,有助於推動行業進入良性發展通道。
“行業正處於成長期,目前的局麵是行業主動調控的結果,屬於理性回歸,也符合我們的預期。”蘇子孟認為對眼下的形勢不必悲觀,而且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從中看到更多的積極因素,看到在持續性的調整中,行業迎難而上取得的種種突出成績。
我們將進入一個沒有路標的時代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獲得了全世界公認的高速增長,但我們隻不過是追趕型成功,追趕型最大的特點就是你可以有路標的,有追趕對象的,有模式可借鑒的,當然,再加上中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怎麽能不快?”張瑞敏感歎,“可如今最大的問題是,路標在哪裏?我們將進入一個沒有路標的時代。”
追趕,正是高速增長期的代表動作。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巨頭的收購接踵而來。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柳工收購波蘭HSW,而徐工集團也與全球第二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施維英喜結良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三一集團銷售額僅為40億元,五年時間在創始人梁穩根帶領下,這一數字翻了5倍,提高到200億元,2010年三一銷售額超過500億,2012年衝刺到1000億幾無懸念。今年年初,三一還以26.54億元收購了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國際標杆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又稱“大象”),後者一直是三一學習的偶像。
在對普茨邁斯特公司創始人卡爾?施萊西特的歡迎晚宴上,梁穩根曾幾乎使用了漢語中最華麗的詞匯:“作為混凝土機械製造業曆史上最偉大的公司,大象的技術和產品,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它既是我們希望超越的目標,也是我們長期學習的榜樣。”然而收購“偶像”,也成為追趕時代暫告段落的標誌。
告別高增長時代 幾度沉浮再上征途
就在盛宴之中,很多“聽風者”品出了不同滋味,他們擔憂周期性風險一旦來襲,自己很可能不堪一擊,而沿著原來的路線繼續奔跑,則可能跌入斷崖,成本上漲、訂單減少、融資風險讓他們開始思考轉型。
“中速增長時代”生存法則,最重要的變化是決策思維的變化,從過去的抓機會、重規模,到選機會、重細節。這將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經濟高速發展時,機會無處不在,但需要規模才能捕捉,製造企業延續了以發展作為主題的增長模式,大和強是關鍵詞,如今則需要更注重投資機會的選擇與細節把握。
高增長時代,中國製造企業多習慣走實用路線,就是通過低成本抓住機會快速擴張,先把市場占領,擁有規模優勢。以沙鋼為例,它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秘訣之一就是在宏觀調控時數次逆流而上,擴張產能,兼並收購。
當然,多元化並不是唯一出路。我們的重點應放在企業運營的精細化方麵,美國企業自身發展邏輯比較強大,主要不是依靠經濟發展周期來調整自身,但中國企業受政府影響比較大,往往要通過經濟周期來實現自身轉型。
“中速增長時代”的第二條路徑是加速推進國際化。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掀起出海潮,工程與起重機械進出口貿易2004年之前都是逆差,2010年以來,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陷入低迷期後,海外的技術與市場就顯得更加珍貴。“國際化確實能夠給我們拓展事業,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說,如果把客戶和市場集中在一個局部,就有可能帶來一些問題。據悉,除了收購大象外,它還在歐洲尋找其它機會。
“中速增長時代”第三種路徑,就是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組織內部的結構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