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此輪經濟經濟複蘇的因素並不神秘:信貸。受去年6月和7月降息推動,中國銀行業在去年底向市場開展了大規模信貸投放。
包括銀行貸款、公司債券和其他形式信貸衡量標準——社會融資總規模在去年下半年達到了7.9萬億元(約合1.3萬億美元),同比上漲57.7%。這種信貸擴張勢頭一直持續至1月,當月社會融資規模創下紀錄新高的2.5萬億元。
目前有跡象顯示,中國政府受不了這種擴張勢頭。
本周,中國央行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從銀行業回籠了創紀錄的人民幣9,100億元流動性,並自2012年6月份以來首次開展28天和91天期正回購。這種流動性回籠相當於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上調了1個百分點。
中國農曆新年假日因素部分解釋了央行回籠資金的原因。在假日前的一周,中國央行向銀行業注入了人民幣6,620億元的資金,以滿足市場對現金的需求。隨著假日結束,央行此舉一定程度上僅僅是在收回額外的流動性。
但原因不止這些。鑒於過去數月的數據證實國內經濟增長正在步入正軌,再加上從食品到房地產的各種商品價格加速上漲,因此,中國貨幣政策的重點正從支持經濟增長轉向控製通貨膨脹。
目前經濟中依然存在著充足的流動性。短期利率仍維持在低位,周四1周期回購利率為3%。但中國資本市場沒有耐心摸清央行政策走向。上證綜合指數周四重挫3%。隨著中國經濟中的流動性逐漸減少,投資者不希望因此陷入困境。(作者為《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Tom Orli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