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表示在2025年前不太可能停止對美國新增製造業資產和技術的投資。其中,很多企業正在將製造基地從亞洲等離岸外包地點搬回到北美。
勞動成本在製造業決策中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工廠的選址和擴建決策越來越受到其它更加複雜因素的影響,例如人才、市場進入難度、創新、監管環境、知識產權保護、進入和退出壁壘以及運營規模等。根據各個領域的情況,我們指出了美國的哪些行業能成為出口商並主導北美市場,哪些能幸存下來但將受到外國競爭者的威脅,哪些行業主要在海外從事生產但仍服務於美國的利基市場(niche,專業化細分市場)。
全球領袖
航空航天、化工、機械、醫療設備和半導體。這些行業的企業擁有可觀的投資規模,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並且與客戶關係密切,因此具備重要的全球優勢。例如,由於研發飛機非常昂貴且知識高度密集,新企業很難參與競爭,因此美國在商用航空領域(主要包括波音公司[微博]及其供應商)能夠獲得顯著受益。另外,航空製造業要求專業的勞動力、企業研發及產權技術,通常還涉及國家安全,因此不可能在海外大批量生產。然而,如果新興市場的需求高速增長,部分全球領先企業可能因此在中國等地建立製造基地,導致製造活動流向海外。
地區領袖
食品、飲料和煙草、非金屬礦物製品、木製品以及石油/煤。很多美國製造商仍將從北美市場獲利。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富有並持續增長(盡管增速低於新興經濟體),而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也充滿機遇。對於食品、飲料和煙草等消費品企業來說,進口的劣勢(如將產品運往美國的成本,較長的交貨期以及產品安全隱患等)逐漸顯現,相比之下美國生產成本較高等促成離岸的因素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