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
近一段時間,霧霾汙染天氣影響我國部分地區,社會對於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呼聲高漲。“國家隨即作出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近日又發布了《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這些正是用實際行動讓百姓看到希望。”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理事長、濰柴控股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
作為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設備,內燃機是我國石油消耗最大的產業。“抓好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正是布局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一子。”譚旭光代表說。
譚旭光代表認為,我國內燃機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等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內燃機產品在節能環保指標上仍有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欠缺,節能減排標準體係不健全,高能耗、高排放、低性能內燃機產品仍在廣泛使用,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
“節油就是節能和減排,這已成為全球汽車和內燃機產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譚旭光代表說,當前,供應化石能源體係發生重大變化,推動實現內燃機節油,可以有效抑製石油對外依存度的持續升高,還能有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譚旭光代表認為,內燃機行業應加速培育一批汽車、工程機械用發動機等再製造重點企業,實現高效節能環保型內燃機主機及其零部件生產製造裝備的國產化、大型化,並建立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和標準體係。對企業而言,一方麵應增強研發能力和創新實力,通過在運行體製、商業模式、技術研發、內部管理等領域的全方位係統式創新,走出一條依靠自主創新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另一方麵,應注重內燃機生產過程的節能節材,實現綠色生產。
譚旭光代表向行業主管部門建議,製定相應扶持政策,通過技術改造、實施重大專項工程等,增強行業自主開發能力,加快內燃機節能減排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同時,推進內燃機替代能源多元化應用和再製造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