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
2011年下半年開始,特別是進入到2012年,中國混凝土機械市場一度疲軟,在開工率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客戶也似乎一下子變得更精明了,對於泵車,不但要用起來更舒服,還要更節能高效,故障就更別談了,肯定要少之又少。
作為中國混凝土機械的領頭羊,三一逐漸感覺到了市場的壓力,而實際上,更大的壓力來自競爭夥伴的追趕。此時,國內主要競爭夥伴不但在泵車研發上亦步亦趨,而且利用一些惡性競爭手段,不斷蠶食三一泵車的市場占有率。
“三一不能陷入惡性競爭的怪圈,要想穩住第一的位置,我們隻能在研發上甩開膀子,把產品做到領先對手一大步。領先一小步實際上意味著被趕超,意味著失敗。這不符合三一的競爭策略。”
三一高層的一席話一下把C8的研發推上了日程。2012年5月開始,三一泵送事業部總經理代晴華的辦公室仿佛就是一個戰時指揮部,每天晚上,那裏總是燈火通明,來自中德泵車研發領域的一流專家通宵達旦、緊密協商,把C8的產品定位、研發策略一一敲定。
“醞釀之初,C8就注定了表現非凡。”C8研發骨幹穀雲輝說。
打破堅冰
2012年5月,C8開始進入實質研發階段。此時,三一並購大象剛剛完成交割,在三一領導層看來,C8泵車的研發正好是一次中德技術合作,共同研發的首演。成功與否,關乎三一牽手大象,強強聯合的合作前景。
項目緊急,責任重大。正當中方C8研發團隊卷起衣袖,想大幹一場時,“疾慢如仇”的他們卻吃了閉門羹。
當初,高層決定,C8必須具備世界最好的技術,遠遠超越其他競爭者,那麽,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大象在泵車研發領域裏的頂尖技術借鑒過來,並利用好,就變得尤為重要。
但此時,中方的“疾慢如仇”與德方的“循序漸進”所產生的“差速”,一度讓研發人員苦不堪言。中德技術人員的合作陷入低穀。
“當時,我們心情很急迫,隻想著自己要什麽,這不免給大象的技術層造成了一些困擾。你想一想,剛收購他們,完成交割,你就嚷著要拿人家最好的技術,換做平常人,你心裏會怎麽想?”
穀雲輝坦言,在跨國合作研發方麵,研發團隊並沒有經驗,遇到一些問題,更需要耐心去排除溝通障礙,取得信任。
“後麵,我們改變了工作方式。首先,我們把三一在泵車研發方麵的優勢一條條列出來,一方麵讓大象看到三一在研發上處於一個什麽樣的水平,同時也顯示了三一的誠意。其次,我們把需要大象技術支持的方麵,一條條列出來,寫得非常細、具體,並解釋我們為什麽需要這一條。”
這種具體、細致、井井有條、有理有據的工作方式如同在中德技術人員之間加注了潤滑油,他們的合作溝通一下由冷淡期步入了“蜜月期”。從5月到9月,C8泵車上一項項中德合作的技術結晶,逐漸成型。
客戶導向
“好的產品,並不一定就是技術最好的,但總是客戶最需要的,最喜歡的。”在記者的采訪中,C8研發團隊成員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在C8的研發過程中,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轉變,在早些時候,我們非常注重技術,以為技術領先就行。但後來,我們越來越感覺到,產品研發不但需要技術先進,更需要關注客戶體驗,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穀雲輝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在C8係列泵車的研發過程中,來自營銷、服務係統的一線人員,他們一開始就介入到了產品設計、試製、試驗的全過程,他們與研發人員一起組成跨部門團隊,共同對產品負責。這些成天與客戶朝夕相處的營銷服務人員的加入,讓C8泵車具備了不一樣的氣質:接地氣的產品,想不讓客戶滿意,都不行。
其次,在產品評審中,泵送事業部總經理代晴華要求技術權威一定要親自到場,並親自操作使用。“要親自爬到泵車上去,去動一動、裝一裝。”這樣既能看看產品是否符合研發人員的設計,又能真正體驗產品性能,並改進產品使用的便利性。
截至記者發稿時,從泵車市場部傳來了一個個喜報:河北、江蘇、四川等地,C8泵車訂貨會現場,銷售火爆,C8泵車也將趁熱打鐵,近期將在全國各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