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市桃江縣的核電廠仍顯得非常安靜。
盡管今年兩會期間,湖南省人大代表團提出了國家啟動裝機500萬千瓦,總投資達到600億元的桃花江核電站的審批建議,但是到2015年前,該項目可能難以有下文。
“內陸核電站能否再啟動建設,需要看未來時間的具體情況了。”國家發改委能源戰略中心副主任張有對記者說。
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在召開常務會議,討論並通過《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十二五”時期隻在沿海安排少數經過充分論證的核電項目廠址,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
本報記者獲悉,該規劃已經以發改能源2013年208號文的形式下發。該規劃確定2020年國家預備實現核電裝機發電容量為5800萬千瓦,同時在建3000萬千瓦左右。這比起2010年所傳出的規劃2020年核電裝機發電能力達到7000多萬千瓦乃至更多的數字,幾乎有天壤之別。
這也使得國內的核電裝備能力建設,可能步入過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隋永濱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核電設備的生產能力,如果按滿負荷生產,到2020年可以滿足八九千萬千瓦裝機的需求。核電正在從部分行業過剩,走向全行業過剩。
截至2012年末,國內已運營核電機組15台,總裝機規模為1244.4萬千瓦,在建機組31台,裝機規模為3380萬千瓦。2015年,預計裝機規模超過4000多萬千瓦。但是2015年前上述桃花江核電項目難以得到批準,按此看,該項目即使批準並最快運行,也需要到了2030年以後。
兩院院士何祚庥告訴記者,核電行業應該實行總量控製,現在誰進行了批準,誰進行了決策,對於未來的核電發展情況要進行負責。
核電中長期規劃目標完成調整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已經印發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
該規劃將2020年的核電規劃從2007年的4000萬千瓦裝機運行指標,調整到5800萬千瓦。但是比2010年左右預備調整到8000多萬千瓦目標要低。
“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未變化,但是十三五受到了影響,主要是受內陸地區十二五不批新項目的影響。”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的一位專家說。
2007年,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2020年末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1800萬千瓦左右。
不過,隨著2005年經濟加快,拉閘限電情況嚴重,國務院提出“積極發展核電”的方針,《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開始進行調整。
2010年3月22日,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黃鸝曾指出,目前正在對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調整。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目標保守看大概為7000萬千瓦至8000萬千瓦。
不過,風雲突變。2011年3月日本突然發生核電站事故,導致國務院不再提積極發展核電。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提出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核電的規劃目標也發生了變化。該規劃提出,到2015年,運行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規模1800萬千瓦。
中國核電行業協會以及多名專家確認,2015年規劃在建的核電裝機1800萬千瓦,實際上將在2020年前運行。這樣實際2020年全部運行的核電裝機規模是5800萬千瓦。同時到2020年末在建裝機3000萬千瓦。上述數字,就是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數字。
目前該規劃已經印發到各地發改委和能源局。這樣導致的情況是,過去各個省高調的核電數字將不得不下調。此前僅僅廣東、浙江分別規劃核電裝機運行的容量就達到4000萬、2000萬千瓦。兩省的數字就超過了全國實際規劃目標。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初步規劃的2020年核電目標匯總,加起來超過了1億千瓦。
張有生告訴記者,地方對於核電的興趣非常大,目前湖南希望桃花江成為第一個內陸核電站。實際上幾年前湖北就稱“內陸核電先行”。
但是現在看來,由於日本核電事故發生,政府會考慮民情民意,隻是在沿海優先發展核電,至於內地等更多的省市,能否再有大發展,看具體情況。“如果現在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不行,或者居民轉變了觀念,核電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機會。各種安全要求會層層加碼。”他說。
核電裝備製造產能步入過剩
隨著國家調整核電規劃,整個行業的裝備製造業步入過剩,已出現隱憂。
如果按照2020年實現5800萬千瓦的核電裝機運行容量,即使按最簡單的每台機組需要100萬千瓦測算,全國需58台套機組。但是實際國內的產能遠遠超過這些。
隋永濱告訴記者,如果將第二代、第三代核電技術裝備產能釋放,每年全國可以產15套。如果生產第三代核電設備,產量會少點,不會這麽過剩。
根據了解,核電裝備製造業仍處於結構性產能過剩階段。現階段,如鍛件、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製棒驅動機構這些核島主要設備的年產能約為12套左右,特別是反應堆壓力容器,目前國內有三家企業在做,其中僅“一重”一年的產能就可達到10台左右,全國年產能約為20台左右。而國內需求僅僅為6台左右。
蒸汽發生器、管道分別有4家企業在做,產能超過10台套,實際需求隻有一半。至於閥門、核島主泵,因為技術含量低下,生產企業太多。截至2011年9月20日,國內持證閥門廠家為17家;到2012年5月18日,國外注冊登記單位為35家。
如果企業打價格戰,會導致產品價格下降。比如,反應堆壓力容器在2000年左右時能賣到2億多人民幣,目前隻能賣到1.1億元左右。主管道從之前的每套件1.4億元,下降到1.1億元左右。“主管道技術沒有本質區別,從產能上足夠的,但是在工藝上有些還需要穩步提高能力。”隋永濱說。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周小淞指出,核電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處於結構性產能過剩階段。“在相關政策及裝機目標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預計核電設備製造行業產能的機構性過剩在短期內難以得到緩解。”
記者獲悉,目前各地基本都有核電產業園的規劃,有的省市就有3個。周小淞認為,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核電裝機規劃總目標並未有較大增長,大批規劃的核電產業園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行業的產能過剩,同時,地方政府在建設園區時缺少相互間的溝通與配合,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