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全長11299米的準池鐵路朔州隧道,經過十二局集團參建員工18個月奮戰,勝利貫通。
準池鐵路是連接大準和朔黃鐵路的一條重載運煤專線,北起大準鐵路外西溝站,南至朔黃鐵路神池南站,線路全長179.862千米,為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重載鐵路,朔州隧道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是全線重點控製性工程。
準池鐵路朔州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主要為風積砂質黃土,洞身圍岩以水平岩層互層石灰岩為主。隧道地下水主要有岩溶裂隙水、鬆散岩類裂隙水,地質有岩爆、岩溶、濕陷性黃土及7條斷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施工極為困難。
自2011年11月開工以來,十二局集團項目部運用根據圍岩岩性采用不同的施工工法,正洞隧道Ⅱ級圍岩地段采用全斷麵光麵爆破法施工,Ⅲ級圍岩地段采用台階法施工,Ⅳ級圍岩地段采用台階法或正台階臨時仰拱法施工,Ⅴ級圍岩一般地段及Ⅴ級圍岩淺埋地段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或三台階臨時仰拱法施工。在水平岩層施工中,采用不耦合裝藥爆破技術,使炮孔壓力低於孔臂岩石的抗拉強度,控製光爆孔間距,在不耦合裝藥結構的前提下,有效地控製了光爆孔間距、爆破層厚度、裝藥集中度、炮眼深度,提高了工效,確保了安全質量。項目部還研發出了“邁式管棚處理風積砂質黃土隧道塌陷下沉侵限工法”,破解了施工難題,確保了施工中的安全、質量和進度。
針對施工難點,項目部大力開展工藝創新和科研攻關,加強對濕陷性黃土土體性質研究,分析地表沉降、拱頂下沉、水平收斂與開挖工序、黃土含水量、雨水的關係和變形規律,得出變形穩定性控製的參考指標,成功攻克軟弱圍岩鋼拱架鎖腳錨管加固控製技術等難題;通過現場全過程監控量測、超前地質預報和試驗,總結出一套安全、快速通過土石分界地段的隧道施工工法。這些技術為同類複雜地質隧道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研發國家發明2項、實用新型11項,成功申報山西省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3項施工技術被評為山西省工法。施工期間,“科技創新攻關崗”完成的《降低噴射混凝土回彈量》問題解決型成果和《隧道軟弱圍岩鋼拱架鎖腳錨管加固連接裝置的研製》先後榮獲山西省工程建設施工企業優秀QC小組一等獎。開工兩年QC成果年年獲獎。
準池鐵路朔州隧道的貫通,為全線按期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準池鐵路建成後年運輸能力可達2億噸以上,成為神華集團朔黃鐵路上遊第二條煤炭集運大通道,準池鐵路將成為神華集團礦、路、港、電、航、油一體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擴大我國煤炭出口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