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重視質量基礎技術的研究和投入。目前,機械工業中的一些檢測技術、計量技術、認定技術等仍相對落後。近年來,國家對一些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在科技投入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對產品涉及到的一些檢測技術等卻很難立項。建議在技術改造中更加重視質量體係、檢測手段的提升。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也應單獨立項建設。
2.對質量工作既不能僅僅是“3路15”,也不能僅僅是“質量月”及“質量安全年”,要在行業中形成一種氛圍,有一個長效機製和總體規劃。每個行業不但要有產業發展規劃、科技規劃,也要有質量規劃。
3.質量要監督檢查,也要有鼓勵和表彰。國家質量獎、行業質量獎等過去在評價方法和操作上有一定不足,但不應該放棄,而是在規範的前提下大力提倡。
4.完善法律法規,建立製定“產品質量法”,要加強政府、協會、企業的工作協調,明確各個方麵對產品質量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各部門各司其職,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
5.政府的質量監管要形成合力。建議行業管理部門要把質量管理作為重要內容,質量監督部門也要從行業發展的高度出發,重視產業質量保證體係和行業自律體係的建設。機械工業發展多年來形成了一套對產品質量監督、檢測服務的體係,希望這份力量能夠得以充分利用,為行業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