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倉離場
收不回款的廠商代理商坐不住了,算起來,福田雷沃應該是最早“拋棄”廣豐的一個。
2011年的一天,福田雷沃在廣豐的代理商鍾加寧突然接到了一個大單,一位名叫張建的廣豐挖掘機機主向鍾加寧一次性訂購了10台大挖掘機,總價1000多萬元。那天鍾加寧特別高興,按照一般代理商銷售的利潤分成,這一單至少可以為他帶來30多萬元的收益。
張建選擇了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付給鍾加寧的首付款不足百萬,按購買協定,每月27日前結清每期高達40多萬的貨款,24個月還清。
然而從第一個月開始,張建就以施工方拖欠工程款為由拒不償還貨款。連續3個月,無論用何種手段催款,鍾加寧沒能從張建那裏拿到一分錢。而根據購買協議,如果張建連續3個月不能清償月供,就要進入拖車程序。
3個月後,當鍾加寧帶著拖車隊伍來到張建的工程現場時,卻怎麽也找不到人,電話也打不通,通過定位挖掘機上安裝的GPS係統也無法找到機器——機身上的定位係統早已被張建拆除。
張建連同10台挖掘機一起銷聲匿跡。
在鍾加寧看來,這肯定是蓄謀已久的一個騙局,他當即在當地公安局報案。所幸,公安局很快立案;不幸,網絡通緝了近兩年,也還是沒能找到已遠遁他鄉、隱姓埋名的張建。
損失慘重的鍾加寧義憤難平,決定離開廣豐,不再代理福田雷沃的挖掘機。
張建事件發生後不久,福田雷沃的另外一位代理商又遭遇23個廣豐人集中拒絕還款。福田雷沃方麵決定徹底離開廣豐,並把廣豐人列入消費者黑名單。
“廣豐人的名聲已經臭了,賣機器的時候碰到廣豐客戶我們就退避三舍,他們十有八九會惡意拖欠貨款。”福田雷沃金融服務事業部信用經理蕭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對於此番言論,一位廣豐挖掘機老板感到十分委屈,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不是故意不還,實在是沒錢啊,現在挖掘機這麽多,項目已經越來越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還不給結工錢。去年上半年,我的兩台挖掘機收入才5萬元左右,而2007—2008年行業最景氣的時候,我一台就年收入近40萬元,當時分期買挖掘機的時候,誰想到市場會不景氣成這個樣子?!”
“他們(代理商)就不應該在市場前景不明了的時候,用那麽低的商務條件把機器大量地給賣我們。”上述挖掘機老板說。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挖掘機分會秘書長李宏寶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我國挖掘機行業的產能已經超過40萬台/年,而全球每年挖掘機的需求量尚不足40萬台,許多工程機械生產廠家有計劃地停產減產,但仍有大量產品積壓在倉庫。”
而2012年,全國挖掘機總銷量僅為11.9萬台,比2011年下降35%,甚至低於2010年的水平。
“很多機器都滯銷了,去年一個製造商生產的5000台挖掘機年隻消化了1000多台,能真正到達挖掘機用戶手中的可能隻有兩三百台,80%的產品滯留在經銷商環節。為銷庫存爭奪市場,大多數廠商都給自己的代理商放寬了銷售條件,任由其低首付、高風險交易。”一位常年觀察廣豐的外地挖掘機老板吳皓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廠商和代理商們的瘋狂才是導致廣豐走到今天的境地的真凶,他們也因此自食其果。
這種激進的促銷手段,給廠商們帶來了可觀的銷售量,也帶來了無窮的後患:收不回來的貨款使他們回款壓力空前,產業鏈資金緊張,應收賬款激增。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2年12月底,協會匯總統計的13家企業集團,應收賬款910億元,比2011年上升了61.27%,產成品庫存量257.9億元。需要消化的庫存量非常大。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近10年來,到了最困難的時期。
廣豐人違約不還款的情況越來越多,到最後幾乎失控。幾乎每一個代理商手裏都壓著不計其數的的案子,平均每十筆交易中就有七八筆逾期,且每筆交易涉及貨款動輒上百萬元。
眾多品牌在“受傷”後紛紛撤離廣豐。如今,廣豐街頭紅極一時的代理商門店,紛紛鎖上大門,由2012年初最多的33家減少至現在的6家。這些留存的代理商,也打算把未兌付的貨款收回後斬倉離場。
龍工挖掘機在廣豐長期排在銷量之首,龍工銷售總經理呂榮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前後,大家確實賣了很多台機器而忽視了風險控製,現在問題已經顯露出來,而且十分嚴重,我們也已經在收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