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2012年的艱難歲月後,去年年底工程機械市場終於露出了利好的曙光,於是行業將希望寄托在2013年。然而,一季度,受春節“滯後”及三月份“兩會”影響,下遊需求複蘇相對較弱,工程機械行業銷量仍相對低迷。其中,由於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及煤炭礦山需求尚未恢複,汽車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一季度銷量分別同比下滑32%、25.7%和19%……那麽2013年是否真的能讓行業實現回暖?
挖掘機難以實現正增長
三四月份屬於挖掘機市場旺季,銷售量往往占到全年30%40%的規模,因此,今年三四月份的銷售情況是對2013年市場前景判斷的重要依據。年前市場對經濟複蘇力度預期較高,但年後市場銷售情況表現並不理想,低於廠商、經銷商前期預期,業內人士預計,全年挖掘機行業難以實現正增長。
據了解,挖掘機保有量較低的地區如四川、東北、貴州、山西等地的銷售情況良好,但保有量高的地區銷售低迷。東部地區隻有局部地方銷售較好,其他地區銷售平淡,整體表現較差。專家表示,目前2013年的投資預期尚不明朗,市場在經曆過2010年的井噴式增長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投資理性,預計挖掘機市場行情最早也需等到下半年新一屆政府政策出台後才有轉機。
目前,挖掘機整體開工率有所上升,但由於對未來固定資產投資預期的擔心,客戶更傾向於租賃設備進行施工,購買設備比較謹慎,產品銷售好轉不明顯。
另據了解,目前市場挖掘機型號逐漸從重型挖掘機向小型挖掘機轉變。中國挖掘機協會秘書長李宏寶表示,導致近年來“小大挖”冷熱不均的原因,一是大勢所趨。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勞動力成本也越來越高,單位用工難問題日益突出。而一個“小挖”可以相當於6個勞動力,性價比較高,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施工單位及個人選擇購買“小挖”。二是目前行業整體比較理性。表現在企業囤貨較少,用戶在購買上也更加理性。“小挖”由於價格相對“大挖”較低,用戶還款容易,也更容易增加其盈利能力,因此受到了用戶的廣泛歡迎。
裝載機小企業麵臨生死考驗
自2011年以來,國內裝載機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穩定,市場集中度較高,以柳工、龍工、廈工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裝載機整機生產企業數量過多,除少數企業具備規模效益外,絕大多數企業年產量均在千台以下,有些隻有年產200~300台的能力。而在我國裝載機行業隻有靠擴大產量、以期改善微利薄利的總發展趨勢下,不少小型裝載機企業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現在有近百家小型生產企業正麵臨被兼並、轉產或倒閉的局麵,其中包括產能低於2000台的企業,企業的生存已經受到巨大挑戰。專家表示,以資源重組為主要方向的企業整合不可避免。
據了解,裝載機的發動機、變速箱和驅動橋等主要配套件行業發展比較成熟,很容易采購,同時裝載機產品技術幾乎完全公開,少有等知識產權壁壘,種種原因導致裝載機生產進入門檻較低,使中小投資者參與裝載機生產的難度大大降低。大部分零部件供應商較多,競爭激烈,供應商間互相競爭,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差;一些關鍵零部件,如電控換擋變速箱和帶限滑差速器的濕式製動驅動橋等部件,需要直接進口,其議價能力相對較高。
專家表示,從競爭勢態看,國外企業將進一步加大入駐我國裝載機行業的力度。2005年以來,國外企業通過並購,全資或控股形成了卡特山工、沃爾沃臨工、神鋼成工等企業,加上來勢凶猛的韓國鬥山、現代以及日本小鬆等企業,逐步形成了強大的國外裝載機陣營。目前國外裝載機陣營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25%,國內裝載機企業從以前的99%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下降到了目前的7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