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此前一季度的PMI(采購經理人指數)走勢和經濟指標數據不及預期時,各路專家和分析機構幾乎齊刷刷預期“二季度情況會比一季度好”。可是,二季度過半,除了依然華麗卻更受質疑的進出口數據和再刷紀錄新高的社會融資規模外,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好消息。
昨日,帶動著滬深兩市遭遇“黑色星期四”的除了日經指數重挫,還有5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49.6%。匯豐製造業PMI數據自今年1月份有過52.3%的強勢表現後便一路掉頭向下,5月份的初值創7個月來新低,遠不及普遍預測的50.4%,也低於50.4%的4月份終值,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首次跌穿“榮枯線”,顯示製造業支撐了半年後重現萎縮。
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5月份製造業PMI數據尚未公布,但已公布的4月份數據自3月份的50.9%降至50.6%。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稱,4月份PMI指數小幅回落,表明經濟回穩的基礎還不鞏固,預計未來經濟增速有小幅下行的可能。
是什麽讓二季度的PMI又回到去年下半年的不成氣候?細看匯豐昨日報告的單項數據,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就業、積壓工作、采購庫存和數量等指標全部位於“榮枯線”下方,新訂單、生產和從業人員指數下降,出口訂單指數高於上月但依然疲軟,出廠價格也繼續下降。
中國製造業PMI數據被看做是探測實體經濟冷暖的溫度計,上述分項數據也顯示實體經濟下行繼續、消費拉動疲弱、出口依然低迷。讓情況變得更為複雜的是,美國4月份製造業PMI降至半年最低的52%,歐元區5月份PMI初值為47.7%,雖比上月終值46.9%回升,但仍處於萎靡。西半球同樣不妙的數據預示了“出口”這駕馬車未來仍將跑不快。
今年以來的PMI數據隱隱暗示了“三駕馬車”裏的“消費”和“出口”無法一下子快速啟動,可問題偏偏是:經濟增長的重負光靠“投資”這“一駕馬車”拉動,又難免繞回投資過度擴張而導致產能過剩等關聯問題的老路。從這個層麵上來講,學界和業界觀點基本認為,目前再次出現去年4月開始的經濟下行種種現象,已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一種艱難抉擇:讓依靠產能擴張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終結,重新開辟新的增長模式。
在這個有陣痛的過渡期,社會融資的增長被各方關注,今年一季度6.16萬億的社會融資規模曾被期望是企業融資需求回升、經濟快速複蘇的信號,但沒有穩步跟上的經濟數據讓房地產持續吸金和巨額存量債務循環現象浮出水麵。順著這條邏輯,把社會資金真正引入實體經濟顯得更加重要。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在一場論壇上表示,M2餘額已經超過100萬億元,如何使銀行資金更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亟須進一步破題。他稱:“應讓銀行資金運作更加有效,讓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更加突出其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效益。”
另一方麵,從財政政策方麵入手改善實體經濟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評論中國製造業PMI初值時表示:“內需走弱、外需疲弱拖累PMI數據進一步放緩,政策層麵,尤其是財政政策層麵仍有充裕空間穩增長、促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