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造重卡,不走尋常路
從2011年開始,國內重卡行業持續走低。常規重卡領域競爭幾近白熱化。作為新進入者,徐工汽車不走尋常路,精準細分市場,劍走偏鋒,非公路重型自卸車誕生可謂恰逢其時。
2011年3月份,羅總主持召開非公路重型自卸車項目開發會議。在分析了整個重卡行業嚴峻形勢和徐工汽車麵臨的困境之後,羅總向大家提出了一係列問題,就是,徐工汽車的出路在哪裏?在技術、產品、核心零部件都缺乏突出優勢的情況下,徐工汽車如何才能在高手如雲的重卡競爭環境中衝出重圍?如何才能實現快速跨越式發展?這些都是擺在當前每一個徐工汽車人麵前最現實的問題。羅總指出,我們不缺智慧、不缺徐工人固有的拚搏精神,我們缺的是找出一款適合自己又有市場前景的產品。我們有工程機械的底蘊,又有重型卡車的生產經驗,把這兩者有機結合才讓我們產品具有區別於旁人的亮點。於是,羅總首次提出礦用寬體自卸車的概念。麵對不需公告、不用上路、專拉礦石的“自卸汽車”,令技術工程師們一臉茫然。許多人心存疑慮,這是汽車嗎?沒有先例可循,沒有同行經驗可以借鑒,甚至這款車在國際上都還沒有出現過。技術上有把握嗎?生產上有把握嗎?質量上有把握嗎?……一係列的問題讓大家覺得無從下手。是啊,豈止是技術和產品問題,銷路在哪裏?市場在哪裏?售後服務問題如何解決?大家心裏沒一點譜。
然而,猶豫不決不是羅總的風格。決策來自於一線市場調研。羅總親自掛帥,帶領營銷和技術領導深入市場一線,第一站就登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木裏天駿煤礦。工地上塵煙滾滾,各種重型卡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大型露天礦開采過程中,自卸車運距短(單程不超過1.5公裏),車輛往返頻繁,載重量大,坡道陡,路況差……這使得常規後八輪自卸車顯得力不從心。進一步深入的調研表明,無論從油耗、人員配備、現場車輛管理,還是從整個運營成本分析等方麵,寬體礦用卡車取代常規卡車的優勢都十分明顯……接下來的時間,羅總長途跋涉,萬裏奔波,又走訪了新疆五彩灣、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汾陽等大型露天煤礦,進行現場實地考察。一組組實測數據更加堅定了羅總上礦卡項目的決心。
市場如戰場,商機如戰機,2011年4月,羅總一錘定音,徐工汽車非公路重型自卸車項目上馬。兩個月之後,一台凝聚著徐工人智慧結晶的龐然大物來到了鄂爾多斯礦山,開始了它誕生後的第一次考驗——工業性考核試驗:這台車每天在極其惡劣的工況下連續工作20餘小時,每周工作7天,創造了該款卡車連續工作時間的新紀錄。然而高強度下的試驗車輛,幾個月下來故障率幾乎為零,這令使用它的司機都大呼不可思議。